登录 / 注册

我是这样教作文的

作者:贾志敏 来源:《语文建设》 点击:3285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不同的人对作文有不同的理解。作家说:什么叫小学作文?用我手,写我心。家长说: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教育研究者说:小学生作文就是让小学生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亲身经历过的有益的事,围绕一个中心,按一个顺序,用文字表达出来。我们老师说:小学生作文就是对小学生进行的一种语言训练,也是小学生学会做人的一种途径。

作文要不要教?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到北京参加一个会,正好碰到叶圣陶先生的大公子叶至善,我就向他请教:“您小的时候您父亲怎么教你作文?”他用浓重的苏州话说:“不教的。”我感到疑惑:叶圣陶先生是个作家,是个小学教员,是个编辑,是个儿童工作者,怎么可能不教自己的孩子作文呢?他见我疑惑,说:“贾老师,你是教小学语文的。我的父亲这样做,到底算教还是不教?”原来他小的时候,父亲从来没有叫他们写什么作文,不写什么作文。只是让他们做两件事:第一件,他书柜里的书,要一本一本地读,读什么书,随便;第二件,每天要写一点,写什么,随便。写好以后,叶圣陶先生也不批不改,就是吃了晚饭乘凉的时候叫三个小孩一个一个地把自己写的读给他听。他也不说写得好不好,他只说两个:懂了和不懂。不懂怎么办?去改。改了以后再读给他听,直到他懂了。叶至善说:“我就是在父亲的懂与不懂中学会作文的。”

叶圣陶先生教孩子作文给我们这样三点启示:第一,一定要阅读,大量地阅读。现在我们的小孩读书太少,老师要指导他们,引导他们去读书。现在的电视、电脑非常发达,我们要跟它们争一席之地,让学生在书本里面寻找快乐。第二,每天要写。写多写少不要紧,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第三,多改。写了一定要读,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家长听,读给同伴听。

叶圣陶教孩子总是个案,我们不能照搬,我们没有叶圣陶先生那种修养、学识,懂了、不懂、错在哪里,他明白的,我们可能做不到,那么我们怎么办呢?我是这么做的:由扶到放,由简单到复杂。

第一步,抄写。抄一个句子,或抄一段话,要工工整整,清清楚楚,句读分明。

第二步,听写。老师读一句,学生听一句,然后写一句。听写什么?学生写的句子也可以。如果听写能力强,可以读得快一点,可以听写一段话。

第三步,视写。就是给学生一篇短文,一百来个字,学生看5分钟,然后把它写下来。写了以后读,读了以后誊,誊了以后老师改,改了以后再评价。

第四步,改写、续写、仿写、扩写。今天这堂课就是扩写。我给38个字,学生把它扩写成500个字。学生最感困难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没东西写,一个是有了东西不会写。现在我给他们东西,教他们写,慢慢地,他们会写了,能写长了。今天这堂课我遗憾的是用了45分钟的时间,过了5分钟,但我也很满意,因为后来学生的题目拟得实在好。每个同学都说知道了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还有三个同学写得很成功,其中有一个同学,平时写得并不好,而今天写得很好。

后面接着的就是让他们自由创作,自由写,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老师出的题目不要窄,要宽。“我真高兴”“谁哭了”“某某表扬谁”,这些题目让他们自己写。学生自由写,越写越高兴。写了以后收起来,把好的文章告诉大家,大家向他学习。

我念三篇一年级小学生写的作文。第一篇是《看爸爸刮胡子》。一共三句话。第一句:“爸爸脸上,长了密密麻麻的胡子。”第二句:“每天早上他都要对着镜子刮胡子。”第三句:“每当他刮胡子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老师教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就是小孩子的作文,小孩子的作文就是四个特点:儿童的语言、儿童的生活、儿童的情感、儿童的视角。

第二篇是《妈妈嫁给老外就好了》:“舅妈生了个孩子,一天晚上妈妈带着我去探望舅妈。路上我问妈妈:‘舅舅是北京人,舅妈是云南人,他们的孩子长大以后会说什么话呀?’妈妈用手戳着我的脑门笑着说:‘傻孩子,当然既会说北京话,又会说云南话了。’我咕哝了一声:‘妈妈当初嫁给老外就好了。’妈妈扑哧笑了一声说:‘傻孩子,为什么这么说?’我说:‘那我就不用学外语了。’”你看多有趣的作文。

第三篇,《天上也有一个动物园》:“星期天爸爸带着我到动物园去玩儿。我们玩累了便躺在大草坪上看天空。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真好看。云密集以后,一会儿像一只狮子,一会儿像一头牛,一会儿像一头骆驼,真好看。啊,地上有个动物园,天上也有个动物园。”多么好的作文啊!

像这样好的学生作文越来越多了。我感到教作文最能体现当老师的乐趣,看了一篇篇充满儿童情趣的作文,就好像在跟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对话,在读他们的生活,在读他们的心灵。

最后要说的,是作文的批改。现在生活节奏快,很多老师心态浮躁。我检查老师批改的作文本,发现基本分四步:第一步打个勾;第二步写个“阅”;第三写几个评语,字迹潦草,内容空洞,缺乏描写;最后写个日期。学生看了怎么会高兴呢?我小的时候是不喜欢语文的,什么让我喜欢语文?就是看到老师的作文批改。我记得我的老师姓欧阳,一个老太太。她给我们的作文批得很仔细,用红的毛笔写的。她的红字比我们的黑字写得多。我最喜欢看的就是老师批改的作文,更喜欢老师读我的作文,读了两次,把我的精神读出来,于是就喜欢了。

老师批改作文分批和改两个方面。批分总批和眉批。字啊,词啊,标点啊,一两个字说一下,用眉批。总批要至少写五六十个字,但是老师现在就是五六个字。改,要改四个地方:错的要改,多的要删,少的要补,颠倒的要换。

下面这句话是我以前的学生写的:“北寺塔有九层多高,我站在最高层的栏杆上,俯视下方,真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看起来蛮好,词汇也丰富,但实际上错误很多。

北寺塔是在苏州。“北寺塔有九层多高”,什么叫“九层多高”?九层就是九层,十层就是十层。这个“多”是多余的。“高”也是多余应该删掉的。第一句改后是“北寺塔有九层”。

上面讲北寺塔,下面讲“我”,所以第一个逗号应改为句号。“我站在最高层的栏杆上”,不是“上”,而是“边”,“站在栏杆边、栏杆旁”。什么叫“俯视下方”?从高处往下看。俯视下方,一般的感觉是“哎呀,这么高,胆战心惊啊”,而不大可能是“胸襟开阔,心旷神怡”。那么这里错了:他不是俯视,而是看远,不是“俯视下方”,而是“眺望远方”。“胸襟开阔”“心旷神怡”,两个词一样的意思,重复了,可以把“胸襟开阔”拿掉。

这里面有一个“真令人”,使句子不通。什么“真令人”啊?“我站在最高层的栏杆边”?不是的。这个“真令人”要拿掉。这常,这段话就成了“北寺塔有九层,我站在最高层的栏杆边,眺望远方。心旷神怡”。这里面还有个问题:句子是通了,但语气不顺。怎么办?加一个字——“啊”:“北寺塔有九层。我站在最高层的栏杆边,眺望远方。啊,心旷神怡。”这样,学生读了你的修改以后,他学会很多东西。

叶圣陶先生写过一本书,薄薄的,就二十几页,叫《评改两篇作文》。评改的两篇作文都是报纸上的,叶圣陶先生逐字逐句地改,改得真有道理。作为老师,我们要有这样的基本功,去学人家,自己去实践,那才能把老师这个工作做得越来越有资本。

 

更新:2013-06-10 03:00:15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