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中小学信息教育
-
随着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技术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电脑”这一名词对人们来说已不再陌生。在电脑技术飞速发展,因特网日益普及的今天,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国家教育部规定了在 2001年秋季全国高中都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并且,教育部的目标就是在21世纪10年中,全国中小学校都要全面开展信息教育。
信息教育主要包括计算机和网络教育,计算机教育就是让中小学生初步认识到什么是计算机,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各部分的名称,重要组成部分及计算机的用途等,让学生熟练地在 DOS及Windows状态下进行基本操作。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意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进行教学。例如,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低,自我控制能力差,这就要求教师要循循善诱,耐心地给予辅导,由于电脑的操作是可视化平台,而且Windows界面生动活泼,有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员张效祥院士最近指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搞好太复杂。他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是对的。目前,我国以计算机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不少有条件的地区计算机教育很普及,连小学生也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这很好,但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内容太过于复杂。”张效祥院士还说:“小学生计算机教育主要在于让学生会使用计算机,培养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对计算机在工作生活中的作用是一个梗概的认识,中学阶段计算机教育要与实际相结合,学会编简单的程序和语言。”
这段话既讲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情况,又指出了发展的不足,下面我就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中国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独立获取知识等,而计算机正是具备这一功能的,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找学习资料,开阔眼界,为和世界接轨打下最初的基石,但开设课的目的并不是要一下把他们培养成专业人士,而是以培养学习兴趣为主,传授基础知识为辅。
在把握好大方向后,还要配合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质保量和完成教学目标,我总结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使用:
( 1)演示法:教师可制作一些电脑小成品给同学观看,这些小成品既可以是一个课件,也可以是一个小动画,但一定要能吸引学生,而且制作简单,在演示完后告诉学生它的制作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 2)引导法:游戏对小学生具有强大吸引力,可以播放一段制作精良的游戏,引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只要打好基础,不久的将来他们也一样能制作出这样的优秀的作品,甚至比这更好。
( 3)激励法:在教授低年级时,可拿出高一年级的学生作品,使他们感受到要学好计算机并不难,只要想学就能学好。
( 4)谈话法:教师首先不急于讲课,而是请同学们谈谈对计算机的认识,对计算机有哪些了解,然后用教师总结,肯定其中正确的说法,对于错误的先设疑,留给同学在不断的学习中自己找出答案,经常在学生间发现问题,并为其解决问题,开展“学术交流会”。
( 5)例举法:在现代生活和计算机的紧密联系中,展示各种实例,强调计算机的重要性和学好计算机的必要性。例子最好是离学生生活较近的,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就想学,更想学好。
选择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不一定只用一种,可以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应注意的是教学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以自身才学为基础,以耐心、爱心为催化剂,高质量的完成教学目标。
计算机教学难点多,任务重,尤其是小学生的基础教学更是难以把握,因此对计算机的教学还需要很深入的研究,要有一段很长的探索道路要走,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乐观的态度走下去。
对小学生的网络教学,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出发,创设环境和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从而极主动应用网络进行阅读。但是,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因而容易在网络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最终忘记了上网的目的。为了突出上网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上网的内容、方向、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引导学生自主地、有目的地上网游览,教师也要教给学生些从网上查找及下载文件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我国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强调讲练结合教学方法,忽视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不但是课程内容的革新,也是学习方法的革新,强调了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对中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教学时,一要教会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二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研究,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有的教师认为,这似乎对低年级的学生不太适用。因为他们对计算机还比较陌生,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但教师要尽可能少点“示范”,给学生的思维留点“空间”不要纯粹地去“告诉”知识而要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教师要充分发挥利用电脑制作各种教学课件,既可以营造更理想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又能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新的“读、写、算”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在教学化环境中学习,工作和生活。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搜索丰富的教学资源,时刻在网上获得最新信息。
在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的今天,面对教育现代化的严峻挑战,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只有“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才能肩负起教育创新的历史使命。作为从事信息教育的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 更新:2007/5/26 8:23:56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毕业多年后再看高考,惊觉比分数更重要的4条人生铁律
在这个创新的时代,学历标示着过去,学习能力决定着未来。无论是读一本书、听一门课,还是学一门技能,都是在为自己筑起向上的阶梯。把学习当成习惯,持续精进自...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教育的传统、现代与现代化
-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
- 乡村学校校本研修需要信息技术助力
- 【人民日报】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
- “信息技术时代的教育学理论重建”重要命题的反思与对话
- 信息化丰富和拓展教育现代化
- 教育的传统、现代与现代化 (07-03 05:35)
-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 (05-20 06:01)
- 乡村学校校本研修需要信息技术助力 (05-10 05:39)
- 【人民日报】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 (04-15 05:20)
- “信息技术时代的教育学理论重建”重要命题的反思与对话 (02-21 06:35)
- 信息化丰富和拓展教育现代化 (10-05 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