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程带来新生活
-
正在推行的新课程改革,给了广大教师一个崭新的舞台,引入了一种全新的课堂生活方式,也给我们教育提出了三个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热点问题: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如果说国家课程注重基础性和统一性,那么校本课程关注的是独特性和差异性。校本课程一方面是学校独特的教育哲学、办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办学目标的桥梁和手段。
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已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空间,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可以缩小课程开发者与实施者之间的距离,使课程计划更符合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课程开发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老师们不但要能按教科书上课,而且要能自己开出学生喜欢的课来。这是一种压力,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成功。
关键问题:课堂教学
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营造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氛围,让课堂充满生命力,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充分开放自己的心态,凸现自己的主体性,张扬自己的个性,释放自己的创造力,是新课程对每一位教师的新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各学科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落到实处,做到“创设一个情景,增强一次体验,引发一个思考,寻求多种思路,解决一个问题,掌握一种方法,获取一次成功”,把启发式、讨论式,参与体验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种方法普遍运用到课堂教学实施之中,使课堂逐渐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学习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超越教材、超越教师,使学生的个性和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难点问题:评价标准
传统评价存在诸如忽视改进与激励、忽视过程性评价、忽视对人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等弊端。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三个评价体系,即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的核心是采用人文与发展的模式来理解教育和人类发展的关系,即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实施全人教育,为个体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教学评价带有严重的“精英主义”、“淘汰主义”的倾向,脱离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新课改要求改变“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评价体系,发挥教学评价具有的激励、质量监控、管理、导向、甄别选拔功能。使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 更新:2004/6/16 0:00:00 编辑:fengye
评论共 0 条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连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
- 头条推荐
-
富养自己的最好方式:睡觉
幸福,正是从早睡早起开始!《庄子·让王》中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古至今,睡觉乃人生大事,一个人的睡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人生状态。真正有智慧...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学校层面科学、高效贯彻学习新课程方案、新课标的六大务实策略
- 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
- 关注新课标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价值取向
- 一线教师究竟怎么读透课标、用好课标?这7个具体问题,值得关注
-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最全解读
- 为什么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实践”?
- 学校层面科学、高效贯彻学习新课程方案、新课标的六大务实策略 (05-21 05:31)
- 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 (05-20 06:09)
- 关注新课标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价值取向 (05-16 06:38)
- 一线教师究竟怎么读透课标、用好课标?这7个具体问题,值得关注 (05-13 06:13)
-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最全解读 (05-11 06:28)
- 为什么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实践”? (05-11 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