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平职校2021—2022年秋季学期期中检测 考试科目:语文
-
罗平职校2021—2022年秋季学期期中检测
考试科目:语文
姓名班名考场号座位号
一、选择题(1—20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国子监(jiàn) 王垿(xù) 处街坊(chù) 婚丧嫁娶(sàng)
B. 妲己(dá) 棱角(léng) 安土重迁(zhòng)绵亘(gèn)
C. 轮廓(kuò) 干皱(zhòu) 远瀛观(guàn) 召唤(zhào)
D. 腌萝卜(yān) 胡同(tòng) 泥淖(nào) 低徊(huí)
2、下列各组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径庭 不径而走 烦躁 不骄不躁
B.理数 安分守己 凭吊 奉公守法
C.房檩 逆来顺受 蝉联 怅望低徊
D.娜窝 衰草离披 堕毁 满目荒凉
3、对文中的胡同名称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雅宝胡同、王广福胡同、王皮胡同
C.手帕胡同、羊肉胡同
D.无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胡同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准确的一组是( )
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有些伤感。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A.不但 但是 不仅 还 B.甚至 但是 也许 还
C.甚至 不仅 也许 还 D.不但 不仅 但是 还
5、选择用词正确的一组是( )
(1)右侧在夏天是一片荷塘,现在也只剩下了冬日的_________。
(2)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_________。
(3)风在路另侧的小树林中_________,忽高忽低,如泣如诉。
(4)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_________。A.凄冷 广阔 呼啸 冷清 B.清冷 广阔 呼啸 凄清
C.凄冷 广阔 呼啸 清冷 D.清冷 开阔 呼啸 凄清
6、 对下列语句的词语或成语概括不准确的一项( )
A.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安土重迁 )
B.用冷静或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冷眼旁观)
C.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奉公守法)
D.家产虽然破败,但家史什杂物还值不少钱。(破家值万贯 )
7、《废墟的召唤》一文中,作者凭吊废墟的目的是什么?( )
A.通过对圆明园废墟的描绘,意在引起人们对像圆明园废墟的关注,并付诸行动改变它。
B.引起人们对像圆明园废墟一样凝固的事物的关注,召唤起一种积极改革、弃旧更新、寻求新的建设和发展的时代精神。
C.宣扬废墟的警示作用,呼吁人们正视废墟。
D.让人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8、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B.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
C.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D.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
9、根据课文,下面关于北京胡同的建筑特点与文化特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北京胡同的建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文化特点。
B.由于胡同的安静闭塞,使胡同里的人们很少与外界接触,不了解外界的信息,不能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形成了他们封闭守旧,安于现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过安逸日”的小农意识。
C.胡同的方正特点影响到北京人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其思想意识,封建正统思想较为严重,不思反抗,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甘做顺民。
D.“独门独院”建筑特点使北京人的生活方式趋向于独立,冷淡,什么时候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10、《鸿门宴》一文中,有许多语句已演变成今天的成语,请选出根据语句判断成语及解释错误的一项( )
A.秋毫不敢有所近 (秋毫无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B.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C.劳苦而功高如此 (功高盖世: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1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春秋》B.《诗经》C.《楚辞》D.《史记》
1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的文言句式是( )
A.倒装句B.判断句C.被动句D.省略句
13、有“天下第一文赋”之称的是( )
A.《阿旁宫赋》 B.《前赤壁赋》C.《春江花月夜》 D.《滕王阁序》
1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春秋》 B.《史记》 C.《尚书》 D.《资治通鉴》
15、下列不属于钟璞的作品是( )
A.《红豆》 B.《三生石》 C.《弦上的梦》 D.《昆明的雨》
16、课文《废墟的召唤》,所用的修辞是( )
A.拟人B.比喻C.借代D.夸张
17、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的当代文人是( )
A.鲁迅 B.巴金 C.史铁生 D.汪曾祺
18、《寡人之于国也》选自( )
A. 《孟子》B. 《庄子》C. 《论语》D. 《道德经》
19、《胡同文化》的体裁是( )
A. 小说 B. 报告文学C. 书序 D. 游记
20、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过秦论》是最早论述秦代兴亡的史论名篇,铺成夸张的修辞手法和多角度的对比,充分体现了《过秦论》汉赋的语言特点。
B.鸿门宴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首次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也是长达五年之久的楚汉之争的序幕
C.汪曾祺,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异秉》等。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汉以前被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奉为经典,始称《诗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21、《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影集《》而写的序言。
22、《过秦论》的中心论点是
23、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作品是《》
24、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25、,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请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26、《废墟的召唤》作者通过对圆明园废墟的描绘,意在引起人们对像圆明园废墟一样凝固的事物的关注,召唤人们重建圆明园的信心。
27、《史记》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28、“外连衡而斗诸侯”,译为“对外取用连横的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其中“外”与“斗”都是名词活用做状语。
29、《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施仁政”“行王道”的经典名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30、《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艺术作品之一,有唐摹本传世。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胡同文化》节选完成31——35题,每小题1分,共5分
①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是外地少有的。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别标明是斜街,如烟袋斜街、杨梅竹斜街。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②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垿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③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我的小说《八月骄阳》里写到“文化大革命”,有这样一段对话:
“还有个章法没有?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这会儿,全乱了。我这眼面前就跟‘下黄土’似的,简直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卖!”“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④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声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31、第①段的中心句是( )
A.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B.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C.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
D.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32、第②段的段意是( )
A.五味神在北京。
B.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
C.北京人的物质生活非常丰富。
D.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
33、对这段文字中所说的“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怎样理解比较好?( )
A.这是在向我们介绍北京人吃大白菜的丰富经验。
B.这是在向我们介绍北京人生活朴素的种种时尚。
C.这是在向我们介绍北京人偏爱大白菜的种种表现。
D.这是向我们介绍北京人的各种狭隘心理和生活习俗。
34、 “‘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其“精彩”之处是( )
A.反映了北京文化的市民化特点。
B.传神地刻画了北京人“忍”的特点。
C.这是反语,讽刺了北京人死要面子。
D.道出了北京人的倔强。
35.对“北京人,真有你的!”一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奚落北京某些人逆来顺受的小市民心态。
B.讽刺了北京人的怀旧情绪。
C.称道“老北京”懂得生活,语言精辟。
D.赞叹北京某些用语的幽默,令人倾倒。
(二)阅读《废墟的召唤》完成36——40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巧的方形的亭基。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三十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罢?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靠,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胄,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但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的停泊着。
时间在这里,如石刻一般, 了, 了。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的遗迹,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历史么?看那海晏堂前(也许是堂侧)的石饰,像一个近似半圆形的容器,年轻时,曾和几个朋友坐在里面照相。现在石“碗”依旧,我当然懒得爬上去了,但是我却欣然。因为我的变化,无非是自然规律之功罢了。我毕竟没有凝固──
36、选文中空白处应填的词语是( )
A.停止 凝固 B.停滞 凝固 C.停滞 僵化 D.停止 僵化
37、上文将一组建筑遗迹比作“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这样作比的效果是( )
A.这样作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的直观感受,又便于作者借此抒情。
B.突显这里一片断壁残垣,给作者造成的直观印象。
C.破败的景象使作者内心受到冲击,“覆没的船只”实际是在表现作者的心在下沉。
D.含蓄地写出了作者的内心体验,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38、对本文题目“废墟的召唤”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的题目借“废墟的召唤”来暗示对改革的呼唤。
B.也是在呼唤人们为处于落后状态的祖国和民族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C.题目体现了文章的主旨,主要是在告诫人们牢记历史不要忘记过去。
D.号召人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9、“凝固了的历史”是含蓄语句,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 )
A.在比喻建筑的遗迹。
B.把历史停留住。
C.把历史保存了下来。
D.就是指历史的见证。
40、“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的停泊着”,这句运用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A.这里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为下文道出“历史的凝固”作铺垫。
B.这里用的是借代修辞手法,为下文道出“废墟的召唤”作铺垫。
C.这里用的是拟人修辞手法,为下文道出“废墟的召唤”作铺垫。
D.这里用的是夸张修辞手法,为下文道出“历史的凝固”作铺垫。
五、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鸿门宴》完成41——45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41、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
B.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情
C.秦时与臣游 游:交游
D.故幸来告良 幸:幸亏
42、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C.君安与项伯有故
D.张良出,要项伯
43、选出有判断句的一项( )
A.良曰:“长于臣。”
B.孰与君少长
C.为之奈何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44、选出好友古今异义的一项( )
A.秋豪不敢有所近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所以遣将守关者
4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吾得兄事之:我对待我的兄长
B.日夜望将军至:日日夜夜盼望项王到来。
C.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项伯把沛公的话详细地转告了项羽。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六、诗歌鉴赏
阅读杜甫《登高》完成46——50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6、本诗首联描写了哪些景物?
答:
47、从表达方式看,诗的前两联重在 ,后两联重在 (每处2个字)
答:
48、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什么哲理?
答:
49、对本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急/天高/猿/啸哀B.无边/落木/萧萧/下
C.百年/多病/独登/台D.潦倒/新停/浊酒/杯
50、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七、作文(40分)
5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就是生命的一次行走,回首一路走来的行程,总有些人、事、物伴随呵护。那或许是亲人的关爱,或许是师友的支持,或许是知识的引领,或许是艺术的熏陶,或许是理想的憧憬,或许是挫折的砥砺┄┄
请以“一路有你”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 更新:2022/4/17 5:28:30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毕业多年后再看高考,惊觉比分数更重要的4条人生铁律
在这个创新的时代,学历标示着过去,学习能力决定着未来。无论是读一本书、听一门课,还是学一门技能,都是在为自己筑起向上的阶梯。把学习当成习惯,持续精进自...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期末考试答完题要如何检查?这些提分攻略请提醒学生!
- 孩子这么复习效率才高
- 今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难度如何?来看试题评价
- 语文试卷答题套路
- 推荐给一线教师的八种科学、高效的期末复习策略,你不妨试试
- 湖南一高中数学老师亲自做高考卷,耗时近2小时,估分这个数?明年学生和家长们要调整战略战术了!
- 期末考试答完题要如何检查?这些提分攻略请提醒学生! (06-25 05:02)
- 孩子这么复习效率才高 (06-23 06:12)
- 今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难度如何?来看试题评价 (06-23 05:37)
- 语文试卷答题套路 (06-19 05:27)
- 推荐给一线教师的八种科学、高效的期末复习策略,你不妨试试 (06-17 04:53)
- 湖南一高中数学老师亲自做高考卷,耗时近2小时,估分这个数?明年学生和家长们要调整战略战术了! (06-15 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