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平职校2020届三校生模拟试题 语 文
-
罗平职校2020届三校生模拟试题
语 文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B )
A吝啬(sè) 恫吓(xià) 浸渍(zì) 喋血(dié)
B.龟裂(jǖn) 日啖(dàn) 允许(yǔn) 造诣(yì)
C.物候(hòu) 典籍(jì) 归咎(jìu) 萎靡(mí)
D.匹配(pǐ) 倾轧(yà) 天壤(rǎng) 旖旎(qí)
解析:A项吓,hè。C项咎,jiù。D项旖,y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C )
A.迫不急待 走头无路 责无旁贷 惆怅
B.情不自尽 朝三暮四 漠不关心 质疑
C.昂首阔步 别出心裁 世外桃源 留恋
D.披星带月 义不容辞 一枕黄粱 陷井
解析:A.急—及,头—投,B.尽—禁。D、带—戴,井—阱
3.下列四组文字中属于同一种造字法的是( A )
A.上 下 本 末 刃 B.象 马 鱼 山 考
C.尖 甜 明 林 红 D.众 功 放 想 管
解析:A都是会意字(B.考,形声字,其余是象形字。C.红,形声字,其余是会意字。D.众,会意字,其余是形声字。)
4、下面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A )
A、有的商品广告,言过其实,误导消费者.
B、学校准备举行秋季运动会,大家都兴致勃勃,体育委员更是推波助澜,积极组织班级同学报名参加。
C、犯了错误首先应该检查自己,无动于衷或因此居功自傲,都是不对的。
D、他的文章题材新颖,内容生动,有不少观点是一孔之见。
解析:(B. 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属贬义词,贬义褒用。C. 居功自傲: 居功:自恃有功。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D. 一孔之见: 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贬义褒用)
5.下列诗词句与作者对应的一项是( A )
①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
②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③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④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A.孟郊 白居易 辛弃疾 张养浩 B.孟郊 白居易 张养浩 辛弃疾
C.白居易 孟郊 辛弃疾 张养浩 D.白居易 孟郊 张养浩 辛弃疾
6.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C )
①一天夜里,这座城市 了大规模的叛乱。
②美不仅在于外在的形态,更在于内在的气质和精神 。 。
③张教授把分散在各处的资料卡片 在一起,加以分类,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A. 爆发 品味 搜集 B.暴发 品味 收集
C. 爆发 品位 收集 D.暴发 品位 搜集
解析:(爆发:(一)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例如:“这一带的火山正处在活跃期,随时都有爆发的危险。”(二)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
(暴发 :(一)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二)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品味:动词,仔细体会;玩味:他经过细细~,才明白了那句话的含义。 品位名词。 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搜集”的意思是搜寻聚集。“收集”的意思是使聚集在一起。区别:搜集代表寻找东西然后集合,收集代表不用寻找,直接集合的意思。)
7.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B.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C. “好啦,”小张说:“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D. 作文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解析:(A组感叹号应在句末,中间用逗号。C组“说”后面冒号改为逗号。D组句末的句号应在双引号外。)
8.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D )
A.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
B. 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
C. 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些灵性。
D.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A. 通过讨论,我提高了对学习科学技术的目的性的认识。
B.这个商店经营的商品品种增加了近二百余种。
C.她面含微笑,憧憬着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D.昆明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解析:(B组“近”和“二百余种”的“余”重复,删除一个。C组“憧憬”和“向往” 重复,删除一个。D组主语和宾语不搭配。)
10. 下列作品不是出自《诗经》的是( D )
A.《关雎》 B.《蒹葭》
C.《硕鼠》 D.《国殇》
解析:《国殇》是屈原的
1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2.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
13.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14.“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__《离骚》 ___。
15、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6、_ 行道迟迟_,载渴载饥。
17、___关关雎鸠___, 在河之洲。
18、窈窕淑女, _君子好逑_ 。(《诗经》)
19、《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 编年体 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官左丘明
所作。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请判断正误,在题号后正确的划“√”,错误的划“×”)20.《诗经》语言以四言为主,赋、比、兴是其分类标准,风、雅、颂为其重要的表现。( × ) (风、雅、颂是其分类标准,赋、比、兴为其重要的表现)
21.“青青子君,悠悠我心”表达了作者对女子的思念。( × ) (表达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望)
22、从词的感情色彩上看,表示赞许、肯定的词是褒义词,表示贬斥、否定的词是贬义词,词语本身无所谓好坏的是中性词。( √ )
23 、象形字是用描画事物的方法造的字。如“尘” 是象形字 。(× )(“尘” 是会意字)
24.朱自清是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其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郁达夫《故都的秋》)
25、欧亨利是美国19世纪著名短篇小说家,他擅长刻画小人物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最后一片叶子》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
26、茅盾的《家》,《春》,《秋》合称《激流三部曲》。( × )(茅盾改为巴金)
27、《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编年体”改为“纪传体”)
28.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揭示了不论兴废存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 )
29、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杂剧,著名的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汤显祖的《西厢记》。(× )(《西厢记》改为《牡丹亭》)
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阅读《故都的秋》节选段落,完成后面各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①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②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③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④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⑤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
⑥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⑦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30、给下列汉字注音:
① 驯(xǜn ) ②蕊( ruǐ )
31. 北国之秋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答:北国之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在文中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32. 南国之秋又有什么特点?作者写南国之秋的意图是什么?
答: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通过对比,衬托出北国之秋的特点。
33.为了表达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与向往之情,在第③段中作者想到了哪些地方?
答: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34.第④、⑤段分别写了哪两幅秋景图?请简要概括(每幅5字以内)。
答: 秋槐落蕊图(清晨踏秋图)、秋蝉残鸣图(秋蝉啼秋图、秋蝉啼唱图)
35. 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此你如何理解?
答:“一切景语皆情语”,蓝色或白色为冷色调,能表现秋的清、静、悲凉,从而传达作者的感情,同时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恰当地传达 了作者的情感。(答出一点即可)
36. 第⑥段中用“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比喻什么?请指出其本体和喻体。
答: 本体分别是南国之秋和北国之秋,喻体分别对应的是黄酒、稀饭、鲈鱼、黄犬和白干、馍馍、大蟹、骆驼。
37. 第⑦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全文总结,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38、“丰富”与“大度”运用了 反语 的修辞手法,“丰富”的反义词是贫乏 “大度”的反义词是 吝啬 。
39、《拿来主义》的作者是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小说集 《呐喊》 和 《彷徨》 ,真实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现实,揭露封建制度和礼教的罪恶。
40、“佳节大典”是谁的佳节大典,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中华民族过年过节等重大节日。
B、泛指各国佳节大典。
C、入侵者和卖国者的佳节大典。
D、特指国庆节。
41、本段最后一句的正确含义是(C )
A、运用比喻论证,论述卖国主义者将沦为乞丐。
B、运用比喻论证,论述奉行“送去主义”的恶果。
C、形象描述亡国奴的悲惨可怜相,说明奉行“送去主义”的恶果。
D、形象描述送去主义者充满亡国奴的悲惨可怜相,指出送去主义者必将沦为乞丐。
42、对划线复句第一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B )
A、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43、本段说理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B )
A、比喻论证 B、类比论证
C、对比论证 D、因果论证
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满分14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百川灌河(众多的)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指海神若)
B.秋水时至(指按时令、季节) 两涘崖渚(水边、岸)
C.旋其面目(掉转)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缺少)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没有)提示:D项“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中的“少”作“缺少”讲不正确,应作“贬低,小看”讲。
45.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B.吾非至于子之门
C.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D.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提示:A项“东面”在句中意思为“脸朝东”;今口语中指“东边”;B项“至于”在句中是“到”的意思,今为连词,表示“达到某种高度或另提一事”;C项“于是”意为“在这时候”,今为连词。
46.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C )例:以为莫己若者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提示:例句和C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47.写出从文中脱化出来的两个成语:___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48、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译:在这个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他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译:“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49.这篇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文中受到什么启发?答: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见闻而骄傲自大。人要有自知之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人要谦虚,不能自傲;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等。
六、古代诗词赏析(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8分。)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0、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的春景。
C、《秋词》中“排上云”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萧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萧杀之气。
D、这两首词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51、下列各句中分析不当的是( C )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52、上面两首诗同写秋景,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刘表达的是_豪放热情,乐观向上的情怀,而马却抒发了凄苦的思想之情。在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天净沙·秋思》是借景抒情。
53、请默写出表现思乡之情的三句名句。
(1)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3) 风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54、请赏析《天净沙·秋思》这首曲。
赏析:“秋思”“秋天的愁思”之意,开头四句写景,极力渲染冷清凄凉的气氛,为下文作铺垫,景中带有悲秋色彩。以“断肠人在天涯”点题,表明游子思乡之情。
七、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40分)武汉疫情爆发后,各地支援武汉,出现了一批批的90后白衣天使,他们担起了疫情的重任。所谓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 ,换了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抢人。勇敢奔赴前线,遏制疫情,保护亿万中国人。
作为高中生的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题材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
作文参考题目:
《疫情在前,重任在肩,90后在行动》
《让青春闪耀未来》
《践行青年使命,谱写青春华章》
《凝聚青春力量,闪耀青春光彩》
- 更新:2022/4/17 5:28:39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毕业多年后再看高考,惊觉比分数更重要的4条人生铁律
在这个创新的时代,学历标示着过去,学习能力决定着未来。无论是读一本书、听一门课,还是学一门技能,都是在为自己筑起向上的阶梯。把学习当成习惯,持续精进自...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期末考试答完题要如何检查?这些提分攻略请提醒学生!
- 孩子这么复习效率才高
- 今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难度如何?来看试题评价
- 语文试卷答题套路
- 推荐给一线教师的八种科学、高效的期末复习策略,你不妨试试
- 湖南一高中数学老师亲自做高考卷,耗时近2小时,估分这个数?明年学生和家长们要调整战略战术了!
- 期末考试答完题要如何检查?这些提分攻略请提醒学生! (06-25 05:02)
- 孩子这么复习效率才高 (06-23 06:12)
- 今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难度如何?来看试题评价 (06-23 05:37)
- 语文试卷答题套路 (06-19 05:27)
- 推荐给一线教师的八种科学、高效的期末复习策略,你不妨试试 (06-17 04:53)
- 湖南一高中数学老师亲自做高考卷,耗时近2小时,估分这个数?明年学生和家长们要调整战略战术了! (06-15 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