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平职业技术学校2019级三校生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
罗平职业技术学校2019级三校生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考试科目:语文
考试班级:19级三校生高考班
姓名 班级 考场 座位号
本试题纸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卷纸、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分,满分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C)
A.创伤[chuāng] 铜臭[xiù] 贮藏[chǔ] 恪守不渝[kè]
B.模样[mú] 角色[jué] 请柬[jiǎn] 亘古不变[gèng]
C.粗糙[cāo] 颤栗[zhàn] 悄然[qiǎo] 不谙水性[ān]
D.炽热[zhì] 根茎[jīng] 守拙[zhuō] 莘莘学子[shēn]
解析:C. (A项贮藏[zhù],B项亘古不变[gèn],D项炽热[chì])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D)
A.强大 强迫 强壮 强词夺理 B.供给 提供 供认 供不应求
C.单薄 薄片 鄙薄 厚此薄彼 D.纤细 纤维 纤纤 纤尘不染
解析:D答案都读[xiān] ( A.强大[qiáng] 强迫[qiǎng] 强壮[qiáng]
强词夺理[qiǎng],B.供给[gōng] 提供[gōng] 供认[gòng] 供不应求[gōng],C.单薄[bó] 薄片[báo] 鄙薄[bó] 厚此薄彼[bó])
3.下列例句中划线部分的成分依次是(C)
当夕阳西下时,悦耳的冬不拉琴声响彻了整个草原。
A.定语 定语 补语 B.状语 定语 宾语
C.状语 定语 定语 D.定语 主语 定语
解析:C(提取主干为“琴声响彻草原”,第一部分是前置状语,另外两部分分别为主语和宾语的定语)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
A.松弛 脉膊 老两口 唉声叹气
B.荟萃 防碍 座右铭 变本加厉
C.寒暄 气概 关连词 一筹莫展
D.花卉 部署 三部曲 班门弄斧
答案:D 解析:A.脉膊(搏) B.防碍(妨) C.关连词(联)
5.从造字法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组(A)
A.鱼 鸟 车 虎 B.寸 尺 目 旦
C.休 染 问 甜 D.晨 程 陈 尘
解析:A(A项都是象形字。B项中“目”是象形字,其它是指事字。C项“休”“甜”是会意字。D项“尘”是会意字,其他是形声字。)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B)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_________是诗人,_________带着浓厚的颓废色彩,_________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特别多。
A.虽然 却 所以 B.尤其 都 所以
C.即使 也 因为 D.如果 都 因为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D)
A.这所学校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影响声誉。
B.昨天晚上,那小偷可真够猖狂,李大伯一家就在客厅看电视,他竟然登堂入室,把几个房间里的首饰和现金一扫而光。
C.有的同学写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D.他对这项工作掌握熟练,已经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解析:D项正确。“目无全牛”指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A“贻笑大方”的“大方”是“大方之家”,与前面的“被人”重复。B.“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不能理解为“步入屋室”。C.“文不加点”文章一挥而就,不用修改。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是(A)
A.万籁俱寂(寂静) 拒谏饰非(掩饰)不速之客(快速) 无声无臭(气味)
B.怨天尤人(抱怨) 扪心自问(摸) 锋芒毕露(完全) 否极泰来(坏、恶)
C.无法无天(天理) 白璧无瑕(斑点)好高骛远(追求) 家喻户晓(明白)
D.荷枪实弹(扛) 浅尝辄止(就) 图穷匕见(尽) 不期而遇(约定)
解析:A(A邀请)
9.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_________的_________ 的黑影;_________的杨柳_________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A.参差 斑驳 弯弯 稀疏 B.斑驳 弯弯 参差 稀疏
C.参差 稀疏 弯弯 斑驳 D.弯弯 稀疏 参差 斑驳
解析:A(第三空杨柳只能用“弯弯”来形容,排除BD两项,“斑驳”只是色彩相杂,形容“倩影”不恰当,排除C项。)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从祥林嫂悲惨的一生中,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B.我们有一些同学,他们缺乏的是没有远大的理想。
C.能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D.老张的衣服比老李的衣服做得好。
解析:A缺主语,B多了否定词“没有”,D有歧义。
11.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①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②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③医生管他叫“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潜行着,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④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
A.通感 排比 拟人 设问 B.比喻 排比 拟人 反问
C.明喻 拟人 比喻 设问 D.通感 排比 讽刺 反问
1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谁也不记得那件事发生在哪一天。
B.他是临时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呢?
C.“好啦,”小张说,“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D.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年纪,又问有没有人家。
解析:B(B项是选择问句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13.中国韵文的源头,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是(A)
A.《诗经》 B.《楚辞》 C.《史记》 D.《论语》
14.下列作品、作家及年代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
A.《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 唐代 B.《包身工》 夏衍 当代
C.《范进中举》 吴敬梓 明代 D.《景泰蓝的制作》 叶圣陶 现代
解析:D(A项李白,B项现代,C项清代)
15.下列诗句不是出自李白的一项(B)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山随平野尽,月涌大江流。
解析:B(B项出自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6.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是(C)
A.苏轼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17.“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下列哪个对蒲松龄及其作品《聊斋志异》的评价(C)
A毛泽东 B.鲁迅 C.郭沫若 D.老舍
18.被高尔基称为“俄国文学之始祖”的文学家是(B)
A.托尔斯泰 B.普希金 C.屠格涅夫 D.契诃夫
19.四种文学体裁中,最自由的文体是(D)
解析:四大文学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其中最自由的文体是散文,它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
2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A.戏剧按表演形式可分悲剧、喜剧和正剧。
B.常见的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两种。
C.小说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
解析:A(戏剧按表演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和舞剧等;按作品内容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21.诗歌中富有典型意义,渗透着情感和意蕴的形象被称为 。
答案:意象
22.窈窕淑女, 。
答案:君子好逑。
23.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忧愁。
答案:丁香一样的芬芳
24. ,池鱼思故渊。
答案:羁鸟恋旧林
25.“横眉冷对千夫指, ”是鲁迅先生人格的写照。
答案: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26.普通话是以北方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
解析: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7. 字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
解析:词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
28.郁达夫是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和散文家,以创作“自叙传”抒情小说而著称。代表作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29.东汉时期,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出现了五言,产生了《孔雀东南飞》这样的叙事名篇。(√)
30.《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阴历十五。(×)
解析:“既望”是指阴历十六日。
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完后面题目,满分30分)
(一)材料一(31-38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
①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图画。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一下,粘到铜胎上去。柳树的每个枝子上长着好些叶子,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那太细小了,可是他们也要细磨细琢地粘上去。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
②他们能自由地在铜胎上粘成山水、花鸟、人物种种图画,当然也能按照美术家的设计图样工作。反正他们对于铜丝好像画家对于笔下的线条,可以随意驱遣,到处合适。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③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 甲 只用 乙 的。这里头有道理可说 丙 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譬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溢出来。其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还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 丁 。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通常谈文艺有一句话,叫 。咱们在这儿套用一下,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咱们看见有些景泰蓝上面的图案画,在图案画以外,或是红地,或是蓝地,只要占的面积相当宽,那里就嵌几条曲成图案形的铜丝。为什么一色中间还要嵌铜丝呢?无非使较宽的表面分成小块罢了。
31.填人第③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B)
A.主题制约内容 B.内容决定形式
C.内容与形式统一 D.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3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一下,粘到铜胎上去。
答案:举例子
(2)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
答案:作比较
33.第③段第二句中的“道理”是指什么?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掐丝这道工序要把扁铜丝粘在铜胎表面上,为了美观而采用繁笔线条画。
B.铜丝粘在铜胎上,涂色料就有了界限,不至于溢出来。
C.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同。不让色料的面积占得宽,以免烧过以后冷却时破裂。
D.铜胎表面分成小块后,比较禁得起外力,打磨时不至于破裂、剥落。
34.下列对第③段的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B)
A.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作用。
B.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原因。
C.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经过。
D.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影响。
35.依次填人第③段甲、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
A.密密麻麻 少数儿笔 B,疏疏朗朗 少数儿笔
C.疏疏朗朗 繁复笔画 D.密密麻麻 繁复笔画
36.填人第③段丙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
A.。 B.: C. D.,
37.填人第③段丁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C)
A.磨损 B.剥蚀 C.剥落 D.绽裂
38.从全文来看,第③段中画线的“制作方法”具体指的是(B)
A.掐丝、涂料、烧制和打磨 B.点蓝、烧蓝和打磨
C.景泰蓝的特殊工艺过程 D.以上都不对
(二)材料二(39-45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4分)
最后一片叶子(节选)
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他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上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的画笔,还是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就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除了偶尔涂抹了一些商业画或广告画之外,几年没有画过什么。他替“艺术区”里那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着他未来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小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区狗。
苏艾在楼下那间灯光黯淡的小屋子里找到了酒气扑人的贝尔曼。角落里的画架上绷着一幅空白的画布,它在那儿静候杰作的落笔,已经有了二十五年。她把琼珊的想法告诉了他,又说她多么担心,惟恐那个虚弱得像枯叶一般的琼 珊抓不住她同世界的微弱牵连,真会撒手去世。
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然,连讽带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什么话!”他嚷道,“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因为可恶的藤叶落掉而想死?我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听到过这种怪事。不,我没有心思替你当那无聊的隐士模特儿。你怎么能让她脑袋里有这种傻念头呢?唉,可怜的小琼珊小姐。”
“她病得很厉害,很虚弱,”苏艾说,“高烧烧得她疑神疑鬼,满脑袋都是希奇古怪的念头。好吗,贝尔曼先生,既然你不愿意替我当模特儿,我也不勉强了。我认得你这个可恶的老——老贫嘴。”
“你真女人气!”贝尔曼嚷道,“谁说我不愿意?走吧。我跟你一起去。我已经说了半天,愿意替你替你效劳。天哪!像琼珊小姐那样好的人实在不应该在这种地方害病。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啦。天哪!是啊。”
他们上楼时,琼珊已经睡着了。苏艾把窗帘拉到窗槛上,做手势让贝尔曼到另一间屋子里去。他们在那儿担心地瞥着窗外的常春藤。接着,他们默默无言地对瞅了一会儿。寒雨夹着雪花下个不停。贝尔曼穿着一件蓝色的旧衬衫,坐在一翻转过身的权弃岩石的铁锅上,扮作隐居的矿工。
……
下午,医生来,他离去时,苏艾找了个借口,跑到过道上。
“好的希望有了五成。”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颤抖的手说,“只要好好护理,你会胜利。现在我得去楼下看看另一个病人。他姓贝尔曼——据我所知,也是搞艺术的。也是肺炎。他上了年纪,身体虚弱,病势来得很猛。他可没有希望了,不过今天还是要把他送进医院,让他舒服些。”
那天下午,苏艾跑到床边,琼珊靠在那儿,心满意足地在织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户巾,苏艾连枕头把她一把抱住。
“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痉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地方挪动过的样子,还有几去散落的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和了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39. 以上文段节选自美国短篇小说家 的作品《最后一片叶子》
答案:欧·亨利
40. 请写出文段塑造贝尔曼形象所运用的具体的描写方法,并概括贝尔曼的性格特点。
答案: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但他也善良,富有同情心。
41.苏艾的手为什么“颤抖”?医生为什么“抓住苏艾颤抖的手”?
答案:苏艾的手之所以颤抖,是因为苏艾为琼珊的病情极度担心而感到紧张。医生“抓住苏艾颤抖的手”则是对苏艾的安慰、关心和鼓励。
42.贝尔曼的杰作是什么?
答案:最后的常春藤叶。(最后一片叶子)
43.为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先生的杰作”?
答案:最后一片叶子是象征,体现了贝尔曼伟大的人格,所以是他毕生的杰作。
44.贝尔曼画常春藤叶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写这一情节?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虚写。作用:①给读者留下足够想象的情节空白;②使主题得到升华,表现贝尔曼富有同情心和自我牺牲精神。
45.你认为这篇小说结尾有什么特色?
答案:(1)文章结尾情节的交代,出现逆转。(2)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或者:小说最后真想大白,这种欧亨利式结尾,使小说产生强烈的震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4分)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4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B)
A.夜缒而出(zhuì) B.共其乏困(gòng)
C.秦伯说(yuè)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páng)
解析:“共”通“供”读gōng,提供之意。
4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C)
A.行李之往来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子亦有不利焉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解析:C(C项“不利”:古今同义,不好。A项“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B项“东道主”:古义,在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D项“夫人”: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48.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其”指秦国,“贰于楚”是说郑对晋怀有二心,同楚亲近。)
B.焉用亡郑以陪邻(“以陪邻”的意思是:而给邻国(指晋国)扩大土地。)
C.君之所知也(“所知”的内容是:晋军早晨渡河回国,晚上就筑墙将焦、瑕两地划给秦国了。)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君图之”的意思是:希望秦君考虑损晋利秦这件事。)
解析:B(A项“其"指郑国,“贰于楚"是说郑对晋怀有二心,同楚亲近;C项“所知”的内容是晋国早晨渡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D项“唯君图之"的意思是希望秦君考虑“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49.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B)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夫晋,何厌之有
C.君之所知也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解析:B(B项“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其他三项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5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 阙:使......侵损,削减
解析:.B(济:渡河。)
51.下列各句句式与“夫晋,何厌之有”相同的一项是( D)
A.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
解析:D(例句和D项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是定语后置句,B、C两项是判断句。)
52.将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文: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么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六、古代诗词赏析(53-55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3.《天净沙·秋思》是散曲中的 ,“天净沙”是 。
答案:小令 曲牌名
54.全曲中,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
答案:断肠人在天涯
55.下列对这首词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并无思乡之情。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满分40分)。
你走路的时候,讨厌车;你开车时,讨厌行。你打工时,觉得老板太强势太抠门;你当老板时,又觉得员工太没有责任心,没有执行力。你是顾客,认为商家太暴利;你是商人,又觉得顾客太挑剔。你当老师,觉得学生太调皮,不努力读书;做学生时,你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其实我们都没错,只是我们站的位置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
记得换位思考,人生才会美好,换位做人,懂得感恩,人生才会走向成功。
阅读上述材料,请你以“换位思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 更新:2022/4/16 7:00:25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毕业多年后再看高考,惊觉比分数更重要的4条人生铁律
在这个创新的时代,学历标示着过去,学习能力决定着未来。无论是读一本书、听一门课,还是学一门技能,都是在为自己筑起向上的阶梯。把学习当成习惯,持续精进自...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期末考试答完题要如何检查?这些提分攻略请提醒学生!
- 孩子这么复习效率才高
- 今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难度如何?来看试题评价
- 语文试卷答题套路
- 推荐给一线教师的八种科学、高效的期末复习策略,你不妨试试
- 湖南一高中数学老师亲自做高考卷,耗时近2小时,估分这个数?明年学生和家长们要调整战略战术了!
- 期末考试答完题要如何检查?这些提分攻略请提醒学生! (06-25 05:02)
- 孩子这么复习效率才高 (06-23 06:12)
- 今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难度如何?来看试题评价 (06-23 05:37)
- 语文试卷答题套路 (06-19 05:27)
- 推荐给一线教师的八种科学、高效的期末复习策略,你不妨试试 (06-17 04:53)
- 湖南一高中数学老师亲自做高考卷,耗时近2小时,估分这个数?明年学生和家长们要调整战略战术了! (06-15 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