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平职校2021—2022学年上学期 期中试题 语 文
-
罗平职校2021—2022学年上学期 期中试题
语 文
考试班级:2101—2114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垓下 形骸 言简意赅 骇人听闻
B.茁壮 笨拙 咄咄逼人 相形见绌
C.姓区 老妪 呕心沥血 讴歌先进
D.谵语 屋檐 赡养父母 高瞻远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防碍 原形必露 莫齿不忘 幅员辽阔
B. 部署 汗流浃背 义不容词 甘败下风
C. 度假 黄梁美梦 不容置疑 举手投足
D. 殴打 推心置腹 脱颖而出 直截了当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怨天尤人(抱怨) 扪心自问(摸) 锋芒毕露(全)否极泰来(坏、恶)
B. 浅尝辄止(就)好高骛远(追求)涸辙之鲋(干涸)图穷匕见(完、全)
C. 荷枪实弹(扛) 白璧无瑕(斑点)家喻户晓(明白) 无法无天(天理)
D. 万籁俱寂(寂静)拒谏饰非(掩饰)不速之客(速度)无声无臭(气味)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分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听了他的一席话,心就宽了一半。
②生活水平提高了,手头比过去宽多了。
③敌人在桥头修了个堡垒。
④我们要向科学的堡垒进军。
1
⑤盐的结晶是白色的。
⑥这部著作是他十年心血的结晶。
A. 本义:①③ 引申义:④⑤⑥ 比喻义:②
B. 本义:①⑤ 引申义:③⑥ 比喻义:②④
C. 本义:③⑤ 引申义:①② 比喻义:④⑥
D. 本义:①③⑤ 引申义:②④ 比喻义:⑥
5.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①一天夜里,这座城市 了大规模的叛乱。
②美不仅在于外在的形态,更在于内在的气质和精神 。
③张教授把分散在各处的资料卡片 在一起,加以分类,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A. 爆发 品味 搜集 B.暴发 品味 收集
C. 爆发 品位 收集 D.暴发 品位 搜集
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不落窠臼,值得一看。
B. 张老师为了我们的进步,每天都披星戴月地备课到深夜。
C. 这个饭店服务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但因只此一家,只好在这里住宿了。
D. 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7.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B.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C. “好啦,”小张说:“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D. 作文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8.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
B. 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
C. 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些灵性。
D.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讨论,我提高了对学习科学技术的目的性的认识。
B.这个商店经营的商品品种增加了近二百余种。
C.她面含微笑,憧憬着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D.昆明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10. 下列作品不是出自《诗经》的是( )
A.《关雎》 B.《蒹葭》
C.《硕鼠》 D.《国殇》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1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12.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
13.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池鱼思故渊。”
14.“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_________ 。
15、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请判断正误,在题号后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6.《诗经》语言以四言为主,赋、比、兴是其分类标准,风、雅、颂为其重要的表现。( )
17.“青青子君,悠悠我心”表达了作者对女子的思念。( )
18.从词的感情色彩上看,表示赞许、肯定的词是褒义词,表示贬斥、否定的词是贬义词,词语本身无所谓好坏的是中性词。( )
19 、象形字是用描画事物答方法造的字。如“尘” 是象形字 。( )
20.朱自清是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其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
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阅读《故都的秋》节选段落,完成后面各题(共8小题,每小题分,满分24分)
①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②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③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④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⑤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
⑥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⑦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21、给下列汉字注音:
① 驯( ) ②蕊( )
22. 北国之秋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答:
23. 南国之秋又有什么特点?作者写南国之秋的意图是什么?
答:
24.为了表达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与向往之情,在第③段中作者想到了哪些地方?
答:
25.第④、⑤段分别写了哪两幅秋景图?请简要概括(每幅5字以内)。
答:
26. 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
红者最下”,对此你如何理解?
答:
27. 第⑥段中用“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比喻什么?请指出其本体和喻体。
答:
28. 第⑦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材料(二)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29-32题每题2分,33题5分,34、35题每题4分,满分21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
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
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
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
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川灌河(众多的)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指海神若)
B.秋水时至(指按时令、季节) 两涘崖渚(水边、岸)
C.旋其面目(掉转)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缺少)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没有)
30.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B.吾非至于子之门
C.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D.闻道百,以为莫己若31.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以为莫己若者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2.写出从文中脱化出来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
33.填空。
(1)本文节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名________,________家代表人物,与________并称“老庄”。《庄子》又叫________,
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著。全书现存________篇。
34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译: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译:
35.这篇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文中受到什么启发?
答:五、古代诗词赏析(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6、“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
答:
37、词的上阕记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请简要分析。
答:
38、词的下阙运用的两个典故“遣冯唐”、“ 射天狼”,分别表达了词人
怎样的情怀?
答:
39、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阙的内容。
上阕:
下阙:
40.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
期中答案
一、1、B 2、D 3、D 4、C 5、C 6、A 7、B 8、D 9、A 10、D
二、1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2、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13、羁鸟恋旧林 14、《离骚》
15、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三、16、× 17、× 18、 19、× 20、 ×
四、(一)
21、驯(xùn) 蕊(ruǐ)
22、北国之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在文中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23、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通过对比,衬托出北国之秋的特点。
24、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25、秋槐落蕊图(清晨踏秋图)、秋蝉残鸣图(秋蝉啼秋图、秋蝉啼唱图)
26、“一切景语皆情语”,蓝色或白色为冷色调,能表现秋的清、静、悲凉,从而传达作者的感情,同时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恰当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答出一点即可)
27、本体分别是南国之秋和北国之秋,喻体分别对应的是黄酒、稀饭、鲈鱼、黄犬和白干、馍馍、大蟹、骆驼。
28、全文总结,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
(二)29、D 30、D 31、C 32、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33、《庄子秋水》 战国 庄子 周 哲学 道 老子 《南华经》 庄周和他的门人 三十三
34(1)在此种情况下,河神很高兴欢喜,认为天下的美都在自己这里了。
(2)听的道理很多了,就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
35、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见闻而骄傲自大。人要有自知之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人要谦虚,不能自傲;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等。
五、36、⑴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⑵狂在动作(狂举),如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⑶狂在神态(狂态),如酒酣、胸胆开张;⑷狂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为国御敌、报效国家的志向。(答出两点即给满分)
37、词的上阕记叙了一个壮观的狩猎场景。词人装备齐全,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并表现出了像当年孙权一样的少年狂气。
38、⑴希望得到朝廷重用。⑵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39、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下阙写报国情。(意同即可)
40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 更新:2022/4/15 4:35:29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毕业多年后再看高考,惊觉比分数更重要的4条人生铁律
在这个创新的时代,学历标示着过去,学习能力决定着未来。无论是读一本书、听一门课,还是学一门技能,都是在为自己筑起向上的阶梯。把学习当成习惯,持续精进自...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期末考试答完题要如何检查?这些提分攻略请提醒学生!
- 孩子这么复习效率才高
- 今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难度如何?来看试题评价
- 语文试卷答题套路
- 推荐给一线教师的八种科学、高效的期末复习策略,你不妨试试
- 湖南一高中数学老师亲自做高考卷,耗时近2小时,估分这个数?明年学生和家长们要调整战略战术了!
- 期末考试答完题要如何检查?这些提分攻略请提醒学生! (06-25 05:02)
- 孩子这么复习效率才高 (06-23 06:12)
- 今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难度如何?来看试题评价 (06-23 05:37)
- 语文试卷答题套路 (06-19 05:27)
- 推荐给一线教师的八种科学、高效的期末复习策略,你不妨试试 (06-17 04:53)
- 湖南一高中数学老师亲自做高考卷,耗时近2小时,估分这个数?明年学生和家长们要调整战略战术了! (06-15 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