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平职校2019级三校生高考班 第八次 模拟考试题
-
罗平职校2019级三校生高考班 第八次 模拟考试题
语 文
本试题纸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俯瞰(kàn) 旖旎(qí) 相形见绌(chù) 饮鸩止渴(jiū)
B.日啖(dàn) 箴言(zhēn) 同仇敌忾(kài) 锲而不舍(qiè)
C.忌讳(huì) 骁勇(xiāo) 命运多舛(chuǎn) 暴虎冯河(fénɡ)
D.苑囿(yòu) 恫吓(xià) 良莠不齐(xiù) 狼吞虎咽(yè)
答案:B(A旖旎yǐ饮鸩止渴zhèn /C暴虎冯河pínɡ /D恫吓hè良莠不齐yǒu狼吞虎咽y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礼上往来 鱼翁得利 世外桃园 弱不禁风
B. 余音绕粱 永往直前 既往不咎 成绩斐然
C. 用词简练 旁征博引 变幻莫测 好高鹜远
D. 标新立异 人才辈出 怨天尤人 金榜题名
答案:D(A礼尚往来 渔翁得利世外桃源/ B余音绕梁 勇往直前/ C好高骛远)
3.下列词语感情色彩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栩栩如生 游刃有余 别具一格 故步自封
B.睚眦必报 草菅人命 暴殄天物 蛊惑人心
C.华而不实 自以为是 陈词滥调 理屈词穷
D.逆来顺受 刚愎自用 哗众取宠 夸夸其谈
答案:A(故步自封是贬义词,其余褒义词)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_______。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______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______的基本手段。
A.修养 情形 勾通 B.素养 情形 勾通
C.素养 情境 沟通 D.修养 情境 沟通
答案C(素养:平日的修养。修养: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情境:情景;境地。情形:事物呈现出来的样子。沟通:使双方能相连。勾通:暗中勾结)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聚精会神地读书,哪怕只读一遍也会有较深的印象。
B. 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C. 深秋的翠屏山别有一番迷人的景象,那五彩缤纷的枫林,呈现出无边无际的殷红世界,真是“寥廓江天万里霜”。
D.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答案:A(D贻笑大方:被内行人笑话,本身含有“让人”之意,语义重复。B.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敬辞,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不能用于自己。C.“五彩缤纷”与“殷红世界”矛盾)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B.十一年前,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那时是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
C.我跑遍了昆明所有的书店都没有买到这本书,最后在南屏旧书店才买到。
D.当我和孩子们登上山顶时,俯瞰着山下那条奔涌蜿蜒的河流,都非常激动。
答案:B(A一面和两面不对应;C概念混淆,南坪旧书店属于昆明的书店之一;D介词结构掩盖主语。)
7. 对下列复句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使我们取得很大的成绩,也不应该骄傲。 ——选择复句
B. 他虽然身体不好,但是仍然坚持工作。 ——转折复句
C. 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承接复句
D. 火车误了点,所以他没能准时到会。 ——因果复句
答案:A(假设复句)
8.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
A.这个省今年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B.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C.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辨认出来了。
D.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答案:C(这不是问句,是陈述句,3个问号都改成逗号。)
9.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比喻
B. 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拟人
C.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双关
D.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对偶
答案D,(D不是对偶)
10.下列各句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D )
A.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B.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
C.读大师们的名著呢,却又如顺水行船,轻松畅快。
D.还有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发扬国光”。
答案:D
11. 下列作家、作品、时代(国别)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雅舍》——李乐薇——当代
B.《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现代
C.《牡丹亭》——汤显祖——清代
D.《最后一片叶子》——莫泊桑——法国
答案:B(《雅舍》作者梁实秋,汤显祖是明代,《最后一片叶子》作者欧亨利)
12.提出“人定胜天”思想,主张人性恶的古代思想家是( )
A.孔 子 B.孟 子 C.荀 子 D.庄 子
答案:C
13.诗风沉郁顿挫,极富现实主义特色,被称为“诗圣”的诗人是( )
A.屈 原 B.陶渊明 C.李 白 D.杜 甫
答案:D
14.郭沫若的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评价的是( )
A.苏 轼 B.辛弃疾 C.柳 永 D.陆 游
答案:B
15. 题材和词风跟其他三位明显不同的词人是( )
A.辛弃疾 B.陆 游 C.岳 飞 D.柳 永
答案:D
16.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是( )
A.《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红楼梦》
答案:B
17.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是( )
A.欧阳修 B. 杜 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答案:C
18. 下列诗句不属于杜甫的是( )
A.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C.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答案:D
1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周敦颐《爱莲说》一文,用菊花和牡丹花来衬托莲花,前者属于正衬,后者属于反衬。
B. 巴金的《灯》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借灯来表现抗战胜利的信念,赞扬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民众的力量。
C.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典范的七言律诗,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抒情,情景交融。
D.荀况《劝学》是一篇成熟的议论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其中“已”字是“停止”的意思。
答案:C(七言绝句,一、二句写送别事,三、四句写景)
20.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三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
B.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真实地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体。
C.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外形的描写。
D.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论据。按照论据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大类。
答案:A(人物、情节、环境)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请判断正误,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21.“从”字属于象形字。 ( )
22.《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为《春秋》作注解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 )
23.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被誉为“秋思之祖”。 ( )
24.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讽刺文学的巨著,描述了科举时代读书人的生活和思想情感,辛辣的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败和士子争夺功名利禄的丑态。 ( )
25. 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被高尔基称为“俄国文学之始祖”。 ( )
答案21.×(从是会意字)22.×(国别体——编年体)23. √ 24. √
25. ×契科夫——普希金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26.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__寤寐思服__。
27.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8.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29.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30.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满分30分)
材料(一)(31-38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
①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遥远得看不出面影的李冰。
②四川有幸,中国有幸,公元前251年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
③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这里明显地出现了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他领受了一个连孩童都能领悟的简单道理:既然四川最大的困扰是旱涝,那么四川的统治者必须成为水利学家。
…………
⑤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
⑥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
⑦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⑧有什么样的起点就会有什么样的延续。长城半是壮胆半是排场,世世代代,大体是这样。直到今天,长城还常常成为排场。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结果,它的历史也总显出超乎寻常的格调。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命令自己的儿子作三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李冰逝世400年后,也许3个石人已经损缺,汉代水官重造高及3米的“三神石人”测量水位。这“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雕像。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伟大精魂,竟敢于把自己尊敬的祖师,放在江中镇水测量。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里才是他最合适的岗位。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⑨石像终于被岁月的淤泥掩埋,本世纪70年代出土时,有一尊石像头部已经残缺,手上还紧握着长锸。有人说,这是李冰的儿子。即使不是,我仍然把他看成是李冰的儿子。一位现代作家见到这尊塑像怦然心动,“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作家由此而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站在哪里?出土的石像现正在伏龙观里展览。人们在轰鸣如雷的水声中向他们默默祭奠。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31. 下列字词的读音正确的是( A )(B xǐC.gǔn D.tān)
A. 浚理(jùn)B.金杖玉玺(zhuì) C.衮衮诸公(yǔn) D.不坍(tā)
32.“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该句话中“长锸”“反复辩论”分别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B )
A.比喻、夸张 B.借代、拟人 C.比喻、借代 D.拟物、借代
答案B(句中的“长锸”“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借代,“反复辩论”拟人。长锸代表的观点是:为官就要做事,要具体要踏实,就要像长锸这样为百姓消灾,给百姓濡养;金杖玉玺、铁戟钢锤代表的观点是:做官就是为了权势、金钱、地位,就可以进行算计、倾轧、拼杀和征战)
33.对“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一句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D )
A. 指李冰治水脚踏实地,如田间老农般笃实。
B. 指李冰个性朴实,一心为百姓着想,丝毫不为自己打算。
C. 指李冰借由治水,发展出一套有效的政治管理学。
D. 指李冰的学问具体、朴实、以人为中心,处处为人民的生计着想。
34.下列哪句话不是用长城来衬托都江堰( A )
A.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B.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C.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D. 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答案A(A是用秦始皇衬托李冰)
35.“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伟大精魂”中“李冰的伟大精魂”的内涵是(C )
A.浚理、消灾 B.治人的计谋 C.为民造福 D.突出政绩
36.“作家由此而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关于此句的说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B )
A. 表达为政者应坚持为基层百姓的福祉、生计着想的立场。
B. 期许自己进入官场后也该向李冰效法。
C. 间接赞美了李冰福荫苍生的不朽德泽。
D. 此句为反诘语气。
答案B(没有表达说自己要进入官场)
37.怎么理解“作家由此而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站在哪里”?
答:表达为政者应坚持为基层百姓的福祉、生计着想的立场,间接赞美了李冰福荫苍生的不朽德泽
38.“四川有幸,中国有幸,公元前251年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四川有幸,中国有幸”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是一种民族自豪感,为有李冰这样为民谋福的好官而自
材料二(39—45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4分)
最后一片叶子(节选)
①那是五月间的事。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潜蹑着,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在广场的东面,这个坏家伙明目张胆地走动着,每闯一次祸,受害的人总有几十个。但是,在这错综复杂,狭窄而苔藓遍地的“巷子”里,他的脚步却放慢了。
…………
②第二天早晨,苏艾睡了一个小时醒来的时候,看到琼珊睁着无神的眼睛,凝视着放下末的绿窗帘。
③“把窗帘拉上去,我要看。”她用微弱的声音命令着。苏艾困倦地照着做了。
④可是,看哪!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上最后的一片了。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那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⑤“那是最后的一片叶子。”琼珊说,“我以为昨夜它一定会掉落的。我听到刮风的声音。它今天会脱落的,同时我也要死了。”
…………
⑥那一天总算熬了过去。黄昏时,她们看到墙上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仍旧依附在茎上。随夜晚同来的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低屋檐上倾泻下来。天色刚明的时候,狠心的琼珊又吩咐把窗帘拉上去。
⑦那片常春藤叶仍在墙上。
…………
⑧下午,医生来,他离去时,苏艾找了个借口,跑到过道上。“好的希望有了五成。”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颤抖的手说,“只要好好护理,你会胜利。现在我得去楼下看看另一个病人。他姓贝尔曼——据我所知,也是搞艺术的。也是肺炎。他上了年纪,身体虚弱,病势来得很猛。他可没有希望了,不过今天还是要把他送进医院,让他舒服些。”
⑨第二天,医生对苏艾说:“她现在脱离危险了。你赢啦。现在只要营养和调理就行啦。”
⑩那天下午,苏艾跑到床边,琼珊靠在那儿,心满意足地在织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户巾,苏艾连枕头把她一把抱住。“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痉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的夜里,他窨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地方挪动过的样子,还有几去散落的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和了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39.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苔藓tái②屋檐 yán
40. 第②段文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答:拟人;把“肺炎”比拟为人,“肺炎”的传播形在人的行为动作中得以表现。具有形象有趣的表达的效果。“肺炎”是人类疾病之一,是人类情感贬斥的,写得如此“人性化”,情感反差造成了幽默效果。
41. 全文的情节线索是什么?简要阐明理由。
答:情节线索是常春藤叶子。琼西看叶子、数叶子,把生命维系在最后一片叶子上;贝尔曼用全部生命画叶子,最终完成了他一生唯一的伟大的杰作。情节展开都与叶子有关,所以说叶子是全文情节线索。
42.“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颤抖的手”,“苏艾连枕头把她一把抱住”,以及贝尔曼冒雨画常春藤叶,这些都反映了什么?
答:都反映了普通人之间真诚无私忘我的爱。(他们这样做,都不是从利己的角度出发的,而是普通人之间真诚无私忘我的爱的流露,让人感动。)
43.文中第⑦段划线语句中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写那片叶子,有何作用?
答:说明贝尔曼的叶子画的特别认真,特别逼真,“以假乱真”的叶子饱含着贝尔曼的一份爱心。
44.为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
答:①这片叶子是贝尔曼追求40年,等待25年的艺术结晶。 ②这片叶子鼓起了琼珊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挽救了琼珊的生命。 ③这片叶子是贝尔曼人性的象征,它融进了贝尔曼的爱、善、感情和宝贵生命,成为了真正的不朽杰作。
45.小说的结尾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答:_病危的琼珊脱离险境,而原本健康的贝尔曼却突然病逝,这样的结局特点是出人意料,但它又合情合理。作用:使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也使主题得到揭示。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4分。)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①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②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③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④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46.下列文言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A.相如引车避匿 B.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
C.召有司案图 D.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答案A( 不——否,案——按,奉——捧)
4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
A.且相如素贱人(素:向来)B.相如引车避匿(引:掉转)
C.顾吾念之……(顾:回头)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通过,经由)
答案C(顾,但)
48.下列各句“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D.且庸人尚羞之
答案B(B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余作代词)
4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言语
B.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
C.臣等不肖,请辞去 不肖:不相似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谢罪:道歉请罪
答案C(不肖,不才)
5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羞之 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臣请完璧归赵 D.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答案D(羞,以……为羞;先/后,以……为先/后;完,使完整)
51.下面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文写廉颇,侧重于语言描写,写他极富个性化的语言;写相如,侧重于写他的行动,表现其内心活动。
B.选文中安排舍人的责问,来表现出舍人们的目光短浅和对相如的不理解。
C.选文充分展示了蔺相如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思想境界。他的表现使老将廉颇深为感动,于是负荆请罪,最终将相交欢。
D.写廉颇悔过,负荆请罪,表现出廉颇知过必改的美好品行。
答案B(主要是为表现蔺相如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5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要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在后面啊。
②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译:两人终于和好,结成了誓同生死的朋友。
六、古代诗词赏析(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分。)
雨霖铃
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5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在全词中有怎样的作用?
答:写别时之景,点名地点和节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为下文写离别的场面作铺垫。
54.词的上阙中,词人用了想象的意象,请写出三个。
答:烟波、暮霭、楚天
5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用什么手法写出什么情状?
答:白描(细节描写)、依依惜别(难舍难分)
七、作文(满分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8
自由与限制总是相对而言的。正如交通上的红绿灯,在某些时候限制了某些人的自由,但它可以保障更多人的自由,对全体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必不可少的。请你推而广之,以“生活中的红绿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附:2021年云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一等:36—40分,立意新颖,中心突出,内容恰当充实,感情真挚,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优美,文面整洁,无错别字。
二等:33—35分,切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条理清楚,语言流畅,文面整洁,无错别字。
三等:28—32分,符合题意,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充实,有感情,条理清楚,语言通顺,文面整洁,有少量错别字。
四等:24—27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不够明确,内容单薄,感情不够真实,条理基本清楚,语言基本通顺,文面不够整洁,有错别字。
五等:23分以下,不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没有内容,无感情,条理不够清楚,语言不通顺,字迹潦草,错别字多。
- 更新:2022/4/7 5:12:15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毕业多年后再看高考,惊觉比分数更重要的4条人生铁律
在这个创新的时代,学历标示着过去,学习能力决定着未来。无论是读一本书、听一门课,还是学一门技能,都是在为自己筑起向上的阶梯。把学习当成习惯,持续精进自...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期末考试答完题要如何检查?这些提分攻略请提醒学生!
- 孩子这么复习效率才高
- 今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难度如何?来看试题评价
- 语文试卷答题套路
- 推荐给一线教师的八种科学、高效的期末复习策略,你不妨试试
- 湖南一高中数学老师亲自做高考卷,耗时近2小时,估分这个数?明年学生和家长们要调整战略战术了!
- 期末考试答完题要如何检查?这些提分攻略请提醒学生! (06-25 05:02)
- 孩子这么复习效率才高 (06-23 06:12)
- 今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难度如何?来看试题评价 (06-23 05:37)
- 语文试卷答题套路 (06-19 05:27)
- 推荐给一线教师的八种科学、高效的期末复习策略,你不妨试试 (06-17 04:53)
- 湖南一高中数学老师亲自做高考卷,耗时近2小时,估分这个数?明年学生和家长们要调整战略战术了! (06-15 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