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欣语】关于教材研发(4)
-
狭义的教材
第二类,是生成性目标取向和表现性目标取向的课程的文字说明、图表记载的阐释材料。
生成性目标取向的课程,是追求在教学过程中预期达成的目标,不规定指向全体学生达成同一个水准的目标,倾向于个体学生隐性的心智结构的形成和非智力因素品德素养的形成。
生成性目标虽然是在课前预期达成的目标,但是,要在教育过程中生成。况且,对全体学生并不划一要求。行为目标关注的是结果,生成性目标关注的是过程,寄希望于在过程中,使每一位学生的心智结构发生变化,这是看不到的头脑中的隐性变化,虽然在课程结束后没有过多的行为变化,但每一位学生隐性的心智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一在生成性目标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心智结构的变化很重要。所以,在生成性目标取向的课程中,以叙述课程实施的操作流程为主,把操作流程的意义、功能、环节、如何操作,都要用文字说明、图表记载清楚。在生成性目标取向的课程中,狭义教材的文字说明、图表记载文案材料,自身并没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只是对课程的实施,教学的流程做一个说明、一个阐释。但是,只有阅读清楚了、明白了,才能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打无把握之仗"。
在表现性目标取向的课程中,虽然是显性的目标行为,但强调的是学生个性化的表现行为,目标指向的是培养个体学生在教学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行为和创造性行为。表现出的什么,事先有预设,但以个体学生最终表现出的个性化行为为评判。而这种事先有预设,就要靠狭义教材的文字说明、图表记载来呈现。对课前预设的课程目标的说明和生成的具体要求、指标等,主要是以施工“工程图”的性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起到在教学过程中“按图索骥”的功能。
这类狭义的教材,不同于第一类,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直接参与进去,但在教学过程前的准备阶段和在教学过程后的总结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现阶段,在学校层面的课程编制和教学实践时,往往缺失了这一狭义教材部分的编制。(未完待续)
2020年3月25日于洛城
本文作者张欣:中国教师报&洛阳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主任
- 更新:2020/3/30 10:03:00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为什么你的时间总是不够用?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每个人对时间的管理、时间于每个人的意义却大不相同。一个人如何分配和安排自己的时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管理方式和...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养其根,俟其实——教育高质量发展与育人方式变革
- 如何界定“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核心素养时代的课改再思考
- 2021:基于学习科学的微创教学改革
- 核心素养时代的课改再思考
- 新时代教育变革须“五维转型”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年省思:课改没有完成时,课改下半场要关注什么?
- 养其根,俟其实——教育高质量发展与育人方式变革 (02-20 07:28)
- 如何界定“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核心素养时代的课改再思考 (02-18 06:10)
- 2021:基于学习科学的微创教学改革 (02-04 08:00)
- 核心素养时代的课改再思考 (02-04 07:13)
- 新时代教育变革须“五维转型” (01-29 06:28)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年省思:课改没有完成时,课改下半场要关注什么? (01-07 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