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魅力节奏
-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魅力节奏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是音乐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同时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份,要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首先就要感受节奏,通过节奏引发身体的共叫,从而到达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目的。所以对幼儿进行节奏练习,培养节奏感是十分必要的。小班上学期的幼儿,固然没有经过甚么音乐练习,但对音乐已有了初步的印象,他们能随着老师钢琴的伴奏演唱歌曲,能根据音乐的节拍做相应的动作。但是他们的这些动作都还需要教师的提示,对节奏的感知还没有真正落实到本身的身体里,还有待于进一步练习和培养。在本学期的音乐活动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侧重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平常生活中寻觅节奏,激起出幼儿对音乐节奏的爱好。。节奏是将长短和强弱不同或相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幼儿难于理解,但幼儿对节奏却是最敏感的,而节节奏就存在于我们的四周生活中,因此要让幼儿理解节奏,对节奏感爱好,必须从幼儿现实生生活进手,发掘节奏,寻觅节奏。比如,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发现,幼儿最喜欢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和声音,因而从幼儿的爱好进手,将小动物的啼声配上不同的节奏形,如:
小鸡小鸡叽叽叽,小羊小羊咩咩详,公鸡公鸡喔喔喔,小狗小狗汪汪汪等等,
老师先让幼儿说出自己的己知经验,再加以引导:
小鸡着急的时候还可以怎样叫啊叽叽叽叽就变成了四分音符的节奏了。另外,在平时的课中,老师多留意内容,将节奏整合到其它内容中往,比如,起风了呼啦,呼啦,流水了哗明啦啦。开火车了吗吗,汽车嘀嘀嘀嘀嘀等。快上课课时,我喜欢拿一罐有糖的小瓶子用力摇出不同的节奏形,幼儿就用拍手来跟上老师摇出来的节奏,爱好盎然,就这样,通过教师不断的引导,幼儿能找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当幼儿寻觅出了各种有趣的节奏时,就产生了模仿节奏的爱好,如摇铃,用小棒敲打东西,玩响罐等等。通过寻觅和模仿节奏,有的快,有的慢,近而开始模仿各种啼声,模仿简单的节奏,并对音乐的节奏产生了浓厚的爱好,为幼儿学习节奏打好了基础。
二、利用各种途径学习节奏
(一)通过聆听音乐用动作来感受音乐,学习节奏。熟习的音乐是幼儿最喜欢听的音乐,在我们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经典的儿童歌曲是幼儿非常熟习,非常常喜欢的,教师可以常常有选择性的播放这些音乐,引发幼儿的爱好,并讠让幼儿猜一猜是歌名,如《彩云追月》是我们播放频率比较高的一首歌曲,“每当我播放这首歌曲,有的幼儿马上会点头等做一些身体动作,有的幼儿则恰恰起舞,正由于是他们熟习的,他们才愿意往感受,往表达,这为进步他们的节奏感提供了一个教育的和引导的机会。在让幼儿用模仿动作作学习节奏的同时,还可让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拍手,拍肩,拍拍腿,踏脚,摆动手臂,走步等动作。常常进行有节奏的身体动作能大大增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利用自己的言行和语言感染幼儿幼儿爱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能响,特别是在音乐乐,美术等艺术领域,假如一名教师具有响亮的嗓音、那他的学生生唱出的歌是动听的:假如一名教师具有优美的舞姿,那么他的学生跳出的舞蹈的是有感觉的要练习幼儿的节奏感,教师先要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每听到一首歌,教师先要通过自己的眼神、表情、动作等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我们班级在平常活动中常常会播放一些歌曲,我就会随着音乐做一些自然的身体动作,当听到了一首抒怀的曲子,我就会说到:
好优美的曲子啊;然后用肢体语言来诠释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当听到一首节奏较快的歌曲时,我会说:
这首歌听上往非常的有劲。然后带领幼儿一起来蹦一蹦,跳一跳。幼儿受年龄特点的限制,有时候还不会使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师就要通过本身的语言给幼儿这个印象。
- 更新:2018/3/16 9:10:21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一线教师子女为何难成精英?
观教君多年来对教育圈的个人观察发现,相当一定比例的教师尤其是校长等学校管理人员的子女都非常优秀。不过,最近和部分圈内资深人士谈及此事时,大家观点虽有差...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魅力节奏 (03-16 09:10)
- 奥尔夫音乐教育表现的本土化研讨 (03-16 08:34)
-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利于幼儿个性的影响 (01-13 04:46)
-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的作用和影响 (01-02 08:05)
- 如何在幼儿园开展奥尔夫本土化音乐活动的反思 (12-21 06:14)
- 幼儿园音乐活动与区域活动的相互渗透 (08-25 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