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音乐与语文课结“情”缘
-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之血肉。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体现在智商的发展与情商的发展上。而一个人一生的综合素质和这个人的情商有着比智商更为密切的关系。有关研究表明智商的高低在一个人将来是否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只占20%的比例,而情商系系统中的情感、需要、注意、兴趣、习惯、意志、信念、理想、人生观等却占80%,其中情感因素又是其核心,占该系统的25%。情感是所有因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指导人的行为的基本因素。情商素养的发展是以情感为基础的,积极的情感可以成为个体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常言道:情顺理通。可见情商教育是教学成功的根本之所在。那么语文和音乐在情商教育中有何联系?音乐对语文的情商教育又有何帮助呢?
小学语文具有很强的情感色彩。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情文并茂的名品佳作,文章的字里行间与结构安排及意境渲染中倾注了作者浓浓的情,寄托着作者深深的爱,教学中教师须引导学生去发掘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的精心设计与匠心独运的安排,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将教师的心,学生的心,作者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在灵魂深处和作者的情怀溶为一体,从而为情商教育的展开打下深厚的感情基础。那么学生心中的情弦,教师怎样才能为其调好弦、定好调呢?怎样才能将作者、教者、学生三者的心声变成美妙的交响乐呢?
音乐有着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之功效。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她那动人心弦的节奏,起伏跌宕的旋律,凝练的歌词,很容易为学生所接纳,音乐声中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思维能超越时空飞进那美妙的艺术殿堂,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情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提高。可以看出语文与音乐在情商教育中有割不断的渊源。我从教十多年对音乐与语文在教学上的相互渗透略有体会,现浅谈如下:
一、营造气氛,引入新课
为把听课者尽快带入文中描绘的意境,在上《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先让学生欣赏音乐电视《西沙我可爱的家乡》。高亢、嘹亮的歌声,荧屏上那“云飞浪卷、绿树银滩”的美景让人心驰神往。学生两眼放射出了兴奋的光芒,放第二遍时,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同时教室里响起了轻轻的节拍声。学习课文的感情基础奠定了,后边的教学教师教得自如,学生学得主动轻松,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知识的殿堂,教学气氛是那么和谐;那么愉悦,授课结束时,学生还沉浸在艺术享受中。
二、配乐朗诵,催化情感体验
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今天的学生对半个世纪前的那段历史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感情难以到位。为了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达到教育要求的境界,在朗诵中教师一边播放《过雪山草地》的电子音乐,一边用低沉缓慢、略带悲怆的语调为学生范读。学生的神情在低回的音乐声中变得庄重肃穆了,两眼闪动着淡淡的哀愁,有的学生随着课文的深入眼里已是泪光闪烁,思绪仿佛飞到了一九三五年的川西草原上,飞到了饥饿与伤病交加的红军战士身旁……学生对课文中的思想感情领会得更深了,作者、教师、学生的心每次于一起跳动在一个节拍上了。
三、文乐交辉,拓展读写
《第一场雪》后,为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特别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我把《我爱你,塞北的雪》的音乐电视又请进了课堂,还把歌词抄录在黑板上,反复引导学生品赏电视荧屏上那美丽的雪景,欣赏那美妙的歌词,理解作者对雪的热爱赞美之情。然后将塞北的雪与胶东半岛上的第一场雪来一个对比,引发学生的联想,让两处雪景相映生辉,在音乐中让学生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思维在“纷纷扬扬”与“飘飘洒洒”的雪花里飘飞。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自己眼中的雪景或其它什么景象,学生做到了意到笔随。
音乐与语文课结下“情”缘后,学生的情感变得丰富积极了,情商素养也大为提高,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活跃,想象力更丰富了。时至今日,音乐与语文仍然是相伴相随,情深意浓。
- 更新:2015/2/16 3:38:53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一线教师子女为何难成精英?
观教君多年来对教育圈的个人观察发现,相当一定比例的教师尤其是校长等学校管理人员的子女都非常优秀。不过,最近和部分圈内资深人士谈及此事时,大家观点虽有差...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魅力节奏 (03-16 09:10)
- 奥尔夫音乐教育表现的本土化研讨 (03-16 08:34)
-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利于幼儿个性的影响 (01-13 04:46)
-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的作用和影响 (01-02 08:05)
- 如何在幼儿园开展奥尔夫本土化音乐活动的反思 (12-21 06:14)
- 幼儿园音乐活动与区域活动的相互渗透 (08-25 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