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种记忆叫永恒
-
昨天下晚,收到一条来自《班主任》杂志社一位编辑的短信,告知我该社11月29—30日将在南京举办一场专题报告会,特邀李镇西、丁蓉、万平三位特级教师主讲,建议我参加。这当然是好事。同时,编辑问我《班主任》2014年第11期样刊是否收到,上面有我此前投过去的一篇文章。我印象中应该是今年4、5月份的事。虽然时间有点长,我自己都快忘了,但最终刊登,自然高兴。随后上百度搜了一下,确有其事,看到了本期目录,上面有我的名字。
有时不少文字都是有感而发,随手投寄,写稿的心态也好了不少,并不像当初才投稿时那种急于发表的心情。能刊登更好,不能发表也没办法,自有它的理由。但只要是真情实感,发自内心,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就已足矣。
附 小文:
近日,有两件小事触动了我记忆的闸门,于是情不自禁敲打键盘,以期及时记录下内心的真切感受。
前几天,在公交车上,当时正值上班高峰,可谓人满为患。就在这时,突然从“济济一堂”的人群中传出一个声音:“王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是您教过的学生,XX年毕业,当时您带我们的班主任。您当时跟我们说的XX话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面对突如其来的问候,我一时语塞。说实话,也许时间有点长,真的一下子想不起来,在他反复提醒下我才渐渐记起那年那月的点点滴滴,而且越来越清晰,没想到多年未见的师生竟然在这样狭小的空间相遇,而且交谈甚欢,彼此差点忘了下车。每每这时,我便深切感受到,当一名普通的教师尤其当一名“世界上最小的主任”——班主任真好。更能感受到被学生记住真是一种幸福,即便时间已经远去。面对如此情景当珍惜。
最近,因为幸运被推荐参加一项评选,需要上报能够体现本人业绩的相关佐证材料。于是翻箱倒柜,将比较凌乱的材料重新整理。翻弄中,一眼便看到早几年《班主任》编辑部寄给我的一个牛皮纸信封,于是打开阅读。很快记起,因为多年担任班主任,一直阅读《班主任》,于是便“斗胆”将自己的点滴感悟整理成文投给了贵刊。没想到,我的那篇小文《爱本平凡》被采用,刊登于2003年第12期《班主任》上。至今还记得当时拿到样刊与稿费时,在办公室同事面前“炫耀”的神情。更记得从此以后,我对班主任工作的充分留心与自觉用心,多篇相关文稿刊登于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的要感谢您——《班主任》。
掐指算来,走上教师岗位已整整20年。在我的印象中,几乎年年担任班主任,而且大多是相对普通的班级。即便如此,依然乐此不彼。虽然有苦有累,但更多的是充实与收获。如今很多当年的学生已然成为我工作生活中很好的朋友。
前几年,由于工作变动,不再教学,但与教育依然“形影不离”,尤其养成经常翻阅《班主任》杂志的习惯。此举不为别的,只因对曾经担任班主任工作的那一份挚爱与不舍。正所谓一段经历,一份真情;一缕记忆,一种永恒。我将用心珍藏,时时品味。
(此文刊登于《班主任》2014年第11期)
- 更新:2014/11/2 6:39:49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曹范学区】涵养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力量
曹范学区学校位于章丘南部山区,相对于城区学校,无论是环境还是条件都比较艰苦。近几年随着教师城乡交流力度的增大,很多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区学校。学校领导看在...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我是带出了无数985学霸的优秀班主任,女儿却次次年级垫底,直到我偷看了她的日记……
- 12个故事里的教育之美
- 煤油灯下的教育岁月
- 穷人的自尊(引人共鸣)
- 詹大年/“上学”从“读书”中分离出来了
- 再好的老师,也教不会不配合的学生!
- 我是带出了无数985学霸的优秀班主任,女儿却次次年级垫底,直到我偷看了她的日记…… (05-10 05:52)
- 12个故事里的教育之美 (04-02 06:39)
- 煤油灯下的教育岁月 (03-14 06:37)
- 穷人的自尊(引人共鸣) (03-12 06:45)
- 詹大年/“上学”从“读书”中分离出来了 (03-12 05:20)
- 再好的老师,也教不会不配合的学生! (03-07 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