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钱学森之问” 培养创新人才
-
近两天,安海镇全体教师在文化艺术中心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晋江市小学学科教学能力提升校本研修通识培训”。四位福建教育学院的教授们引经据典,语言精辟、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授了《名师成长之路》《“钱学森之问与创新教育》《例谈教学科研中的思维技巧》《基于教师角色定位的道德思考》。其中,郭春芳教授的《“钱学森之问与创新教育》,引起我的深思。
卓越的、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教授终前,曾经多次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来?!”——言之谆谆,意之殷殷,许多人都有一种被刺痛、被震惊的感觉。
郭春芳教授指出: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懂得发现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懂得提出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发现不了问题就是无创造力的表现。”他特别强调培养问题意识,发展批判性思维在杰出人才培养中的重大意义,并以钱伟长、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为例,说明在人才培养中理工文科应该兼收并蓄,提高综合素质。在人才培养上,他还强调两点:一是应该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因为“专业知识强的老师可以培养高分的学生、专业能力强的老师可以培养聪明的学生、专业见解独到的老师可以培养智慧型的学生。”二是改革当前考试评价标准,因为“考上名校只是一流的考生,并不是一流的学生,更不是一流的人才。高分不能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法宝。”最后,他强调基础教育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根基作用。
郭春芳用气势充沛的语言,层次分明的阐述,内容翔实的论证,犹如明亮的乐曲撩拨起与我们对当前教育的思考。我想:不完善的考试机制,让我们培养的是学生考试能力而不是创新能力。如果再不改变这样的状况,培养杰出人才的愿望仍然很难实现。尽管现在观念逐渐转变,大量的教育仍然还是老师讲,学生死记硬背,背公式,背现成答案,背课文,拼高考,拼分数,与考试的初衷南辕北辙。研究性学习基本上流于形式。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使得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背上了沉重的负担。社会与家长对学生的期望急功近利。而中小学升学压力,则制约了学生特长发展的欲望。”朱副主任说得对,我们不仅要赢在起跑线上,而且也要赢到终点,笑到最后。让我们正视现状,认真调研,寻求答案,付诸实践,尽快地培养出很多的杰出人才,加速中华民族的振兴!
- 更新:2013/8/30 4:02:23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为什么出了“五服”,才不是亲戚?那你知道“五服”是什么吗?
但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也仍需将传承了几千载的民族思想和传统继续向后代交棒,当今的中国之所以强大,便是因为有着深厚的民族底蕴为根基。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拓展等良好习惯?
- 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 课堂提问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专家型教师往往这样提问!
- 见习带教妙招 | 如何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预设有效提问和回应
- 学生问问题,是对老师最大的帮助
- 把问题抛给孩子,孩子的办法比老师多得多
-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拓展等良好习惯? (08-01 06:39)
- 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05-02 05:23)
- 课堂提问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专家型教师往往这样提问! (03-27 05:56)
- 见习带教妙招 | 如何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预设有效提问和回应 (03-09 05:08)
- 学生问问题,是对老师最大的帮助 (12-22 06:09)
- 把问题抛给孩子,孩子的办法比老师多得多 (12-15 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