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
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手段、方法让学生领会课堂知识,而采用何种教学形式、手段和方法就是教师的专业了,也是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之处了。在讲求有序、情感与高效课堂中,我又提出实现这些目标课堂的一个观点:老师应当不断地让学生有兴奋点。
兴奋是在外刺激下引起的人的肯定的情绪体验。在课堂中,让学生兴奋起来,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暴露思维过程,也更能使学生认识该学科的趣味性。综合起来说,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更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那么如何去让学生有兴奋点呢?
精心预设。备课的重要性毋须争论,可以说,只有精心的预设才有可能会有精彩的生成。在预设中,就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方方面面,了解好学生的真实状况,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甚至是多套方案。考虑到课堂中的每个环节的处理,如这个练习适合哪个层次的学生做?这个例题有什么是可以进行变式训练的?这段课文中包含哪些人文知识?哪个问题是值得进行小组合作的?甚至要考虑到:我预设的这节课中哪个地方会出彩!
经过这样的预设,可以大胆预测,学生一定会兴奋了。
教师的自身教学素养。这是让学生兴奋的基础保障。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可以说,远比教学技巧来得重要,因为这是学生能否接受你、你自己能否发挥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青年教师,趁教学风格不定型时更要加紧修炼。譬如:教师课堂用语的干练、语音的音量与讲话时的顿挫感、教师的亲切感、教师语言的风趣、教师的站位、教师的课堂语速、教师的眼神、教师的板书美、教师的外表服饰等。我们试想,一位声如蚊音、慢条斯理、缩手缩脚的老师,他(她)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呢?自己都不兴奋,学生如何兴奋。一句话,老师站在教室里,应当充满自信:这是我的地盘。
教学组织形式、手段与方法。这是让学生有兴奋点的动力因素。形式、手段与方法是不同的概念,但又是密不可分的。如巧妙的导入语会引起学生的兴奋;组织不同形式的竞赛活动(如小组竞赛、同桌竞赛、全班竞赛等)会引起学生的兴奋;老师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也会引起学生的兴奋;对一个问题的开放性的讨论与提问,一样能引起学生兴奋……
实际上,课堂上让学生有兴奋点就是一种以生为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这样的课堂自然会是高效的。
- 更新:2013/2/23 7:49:30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一线教师子女为何难成精英?
观教君多年来对教育圈的个人观察发现,相当一定比例的教师尤其是校长等学校管理人员的子女都非常优秀。不过,最近和部分圈内资深人士谈及此事时,大家观点虽有差...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教师评价比起“好评”更应“评好”
- 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任务设计
- 干货!优质课应该把握的三个关键点
- 一堂完整意义上的课,并不局限于40分钟
- 好课堂的DNA、共识、维度、标准、特征、结构
- 课堂六“度”
- 教师评价比起“好评”更应“评好” (06-23 05:50)
- 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任务设计 (06-03 05:11)
- 干货!优质课应该把握的三个关键点 (06-02 06:54)
- 一堂完整意义上的课,并不局限于40分钟 (06-02 06:49)
- 好课堂的DNA、共识、维度、标准、特征、结构 (05-23 06:21)
- 课堂六“度” (05-20 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