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
-
一、课题的提出:
1、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师生交往、交流、沟通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所以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在现行新课程正进行之际,如何加强师生之间双边交流和互动,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课堂师生互动,是新课堂师生双边交流活动的一种最常规的方式方法,也是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基本条件。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来参与、交流、探索、质疑,多给学生一个平台,让学生成为一堂课的真正主体者,这需要我们从平常开始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他们能在课堂上多发言、多思考、多探究、多研究、多提问,多提质量高的、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教师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本课题从新兴的“课堂教学”内涵和外延展开,试图通过师师、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探索一条课堂教学中双边活动的新方式。通过对方式、策略和效果进行研究,试在数学新课程下让教学同行共同重视和探索数学新课堂的教学之路。
二、研究的方向和意义:
1、初步构建以师生双方探索交流为主导的互动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
2、培养适合新课堂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和能力。
4、探索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师生双边探究交流的互动模式,为新课堂教学下师生交流活动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目标:
1、教师目标:教师由原来的指挥者、领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活动配合者,数学新课堂提倡在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教学时,要做到根据教学内容创造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维,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方式,即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转变,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学生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㈠学生 “参与课堂”,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定理或专题上。㈡学生能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获得新知识。㈢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㈣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大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与假设,踊跃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观点,标新立异,培养求异思维与创新精神。并有意识地将新知识和学习材料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融会贯通、发展智力、形成能力;㈤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3、最终目标:⑴提高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⑵促进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⑶每一个学生素质生动活泼的和谐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
(二)内容
1、分析了解当前新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开发动态,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吴江市数学学科的特色,以人为本,从学生的能力出发,建立新课堂教学双边交流的方式,包括学生的综合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
2、新课堂教学互动方式的策略、方法、途径、问题及对策。
3、新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交流的评价机制等。
四、实施步骤:
(一)建立机构,不断健全
学校成立以校级和中层领导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开发委员会,会同学校各科室,教研组的优秀骨干教师,全面开展工作。
课题负责人:水菊芳
课题组人员:严兴泉 王永泉 顾建英 纪高峰 李 剑 潘志伟
张志刚 水伟宏 全 琴 周 峻 朱敏彦 沈永富
(二)确立思路,提高认识
本课题从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出发,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交流的互动方式作详细的研究,并从中摸索不同的互动方式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从而得出一些结论,再形成报告。
(三)研究过程实施步骤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阶段(2006年4月——2007年5月)
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有:⑴总结前面一段时间新课程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的经验;⑵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十一五”课题的选题;⑶制定研究方案,反复论证和修改;⑷申报研究课题的立项,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
2、第二阶段为中期实施阶段(2007年6月——2009年6月)
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有:⑴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渗透课题研究的内容;⑵文献比较研究;⑶每年举行一次课题研究研讨会;⑷每年开展以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方式理论、课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案例等课题研究阶段性评比;⑸加强总结反思;⑹向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中期汇报。
3、第三阶段为后期总结阶段(2009年7月——2010年6月)
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有:⑴收集课题研究实施中材料;⑵形成终期成果;⑶召开鉴定会;⑷课题研究成果推广。
五、研究的方法和保证措施: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以课堂教学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资料研究法、个案法、实验法、上网搜索法等。
行动研究法:把教师的教学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筛选和研究采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问题,以研究促行动,以行动探究方式,提高行动有效性。
文献资料研究法:从多角度开展对国内外课堂教学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找出新的研究生长点,为本课题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
实验法:以学校的大班级为单位开展实验研究。
(二)保证措施
⑴保障条件:
领导保证:由学校校级和中层领导担任负责人成立课题实施领导小组,把课题研究与学校数学新课程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研究促工作,推进“科研兴教”。
制度保证:逐步完善《学校教师教育科研条例》,课题研究列入教科研考核。
学科保证:全校数学学科组的教师都参与此项课题研究,确保课题研究能顺利完成和出成果。
物质保障:每年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经费上支持,供教师购买研究资料、互相交流学习之用。
组织保证:每年开展以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案例等课题研究阶段性评比,在教科研上提供奖励,并择优向省、市推荐。
⑵研究资料的获得:
学校每一个学期组织学科组购买文献资料,在征订教育教学类报刊杂志方面给予最大程度的优待(凡订阅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报刊杂志的,征订费学校给予报销80%)
⑶研究经费的筹措:
数学学科组基金和学校对本课题研究发出专项经费,供教师自己购买资料和课题研究所用。
⑷研究时间的保障:
1、每两周进行一次数学组例行会议,组织教师进行本课题的研究讨论和进行阶段性研究工作;
2、各数学备课组在本备课组内实行一周一次备课活动,活动中可以加强对本课题的研究讨论工作。
3、核心组成员每月集中一次,进行对本课题的探讨、小结工作。
六、预期成果方式
1、课题研究终期报告及其文件和相关音像资料。
2、论文集。
3、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及其有效性案例
- 更新:2012/8/23 6:49:18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为什么出了“五服”,才不是亲戚?那你知道“五服”是什么吗?
但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也仍需将传承了几千载的民族思想和传统继续向后代交棒,当今的中国之所以强大,便是因为有着深厚的民族底蕴为根基。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如何提高小组建设的活力
- 学习小组改变课堂“基因”
- 见习带教妙招 | 帮助见习教师改进合作学习方式
-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5个要素和5点方法
- 小组合作学习的进阶之路——高阶思维培养
- 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入班、入情、入心?
- 如何提高小组建设的活力 (08-09 06:17)
- 学习小组改变课堂“基因” (04-19 05:59)
- 见习带教妙招 | 帮助见习教师改进合作学习方式 (03-23 05:46)
-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5个要素和5点方法 (03-14 06:05)
- 小组合作学习的进阶之路——高阶思维培养 (12-06 06:58)
- 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入班、入情、入心? (11-05 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