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活动中体验提升认识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案例
-
一、背景分析
《四边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第34-36页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与正方形,学习了线段、直线和角等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学习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基础。学生对于四边形不是一无所知,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还只能在直观上理解,还不能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为此,我们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四边形,理解四边形的特征。(2)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概括抽象的能力。(3)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
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对于小学生来讲,比较抽象的,也较难掌握。怎样有效地突破难点,我们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一次市级展示课中,获得了一致好评。
二、教学案例
(1)找四边形
师:请从下面的图形中,找出你认为的四边形。
(汇报,并说说理由。)
生1:①号是长方形,④号是正方形它们都是四边形。
生2:②⑤号有四条边也是四边形。
生3:我反对,⑥号也有四条边,它是四边形吗?
师:那②⑤到底是不是四边形呢?
生1:我认为是的。它们有四条边,还有四个角。
生2:那③⑦也是四边形了?
生4:不是。它们有的边弯了,也没有四个角。
师:看来,四条边要什么形状的才可以呢?(学生:笔直的。)
生:⑧⑨号也是四边形。它们也有四个角,四条笔直的边。
师:这下知道为什么其它的不是四边形了吗?
生:③⑦号它们有的边弯了,也没有四个角。
生:⑥号有一个缺口。
(2)搭四边形
师:请大家用自己的小棒,搭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想一想你是怎样搭成的。
生1:我搭成了正方形,要用四根一样长的小棒,搭成四个直角。
生2:我搭成了长方形,要用两根长一点的一样长,两根短一点的一样长,搭成四个直角。
生3:我搭成的四边形,也用两根长一点的一样长,两根短一点的一样长,但是没有直角。
生4:我搭成的四边形,用四根不一样长的小棒。
师:同学们搭成了各式各样的四边形,你发现了要怎样去搭才能成功呢?
生1:四条边不能有缺口。
生2:四条边都要碰巧一根接着一根。
师:也就是四条边都要首尾相连。
(3)画四边形
师:我们已经会认四边形,接下来请画出几个不同形状的四边形。
(实物投影展示,讲评。)
生1:我画了一个正方形。
生2:我画了一个长方形。
师:有没有画的和他们不一样的呢?
生1:我画的四边形只有两条边相等,另外的边不相等,也没有直角。
生2:我画的四边形每条边都不相等,也没有角相等。
……
(4)生活举例
师:请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一个表面的形状是四边形。
生1:黑板的边框是四边形。
生2:地砖是四边形。
生3:校门可以伸缩的网格四边形。
师:我们又找到了这么多的四边形,请大家观察这些四边形,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互相交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合图形得出: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
(5)想特征
师:我们刚才找出的这些四边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生1: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一样长,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
生2:⑤号它的角不是直角,对边一样长。
生3:②号的角不是直角,只有左右的对边一样长,上下的对边不一样长。
生4:⑧、⑨号四条边都不一样长,四个角也都不是直角。
师:虽然这些都是四边形,可它们还是有不同的地方。我们对四边形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生1:除了长方形、正方形,还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四边形。
生2:不管是什么样的四边形,它们都有共同的特征。
……
三、亮点分析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在活动中体验提升认识是这节课的一大特色。四边形这个内容是一节可视性、操作性很强的课,教师根据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精心设计学生亲自实践的活动,让学生在找一找、搭一搭、画一画、生活举例、想一想、议一议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认识四边形、感受四边形特征,从而获得新知,取得了实效。
(一)呈现丰富材料,初步认识图形
数学教学只有唤起学生经验,发现认知冲突,才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与挑战热情,学生才会喜欢,学习才有实效。教学时要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给出知识”转向“发现问题”,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体验知识的过程。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已经对四边形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师在课一开始就紧紧把握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积极探索。
本案例中,第一个环节是提供呈现丰富的材料,判断哪些是四边形,哪些不是四边形,需要达成的目标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四边形的特征。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等多种活动,在此过程中通过师生间、生生的交流,直观认识四边形的特征:4条直直的边,4个角。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减少无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张扬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学生的智慧在活动中得到升华。教学过程中,没有纷繁的头绪,没有生硬的环节,给师生活动留有很大的空间。
(二)利用学生材料,认识图形特征
平面图形的特征,对于小学生来讲比较抽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本案例尽量利用各种来自学生的感性材料,各种各样的图形卡片等等,通过让学生在搭一搭、画一画等活动中,观察、比较,抽象出四边形的共同特点。如让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四边形。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看似知道“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但实际上还是不清晰的,从他们所画的四边形中还有画的边是曲的、也有画成不封闭图形可看出。那么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思考,使学生对四边形特征有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也进一步认识了两种特殊的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三)深入观察思考,不断提升认识
数学课堂不能缺少学生静静地思考,缺少学生自我内心的独立反省,缺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冷静与顿悟。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有自己独立操作、独立思考、独立表达的机会,学生才是真心想知道、学到真知识,提高真能力。
对四边形所包含的外延学生认识也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如较多的学生认为“四边形是四四方方的,像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学中就要充分暴露他们原有的认知,为四边形的学习提供极好的材料,并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们在讨论中逐步清晰、完善对一般四边形的认识,充分地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悟到了学数学的乐趣。例如,本案例中让学生先讨论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结果,引导学生逐步概括出他们的异同点。接着让学生想一想其它四边形的不同之处。最后再回到四边形的共同特征。层次分明,步步为营。
- 更新:2011/12/17 4:50:07 编辑:枫叶快手[jxjyw]
- 头条推荐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人机交互如何改变人类生活 (07-12 05:40)
- 《多样化的网络数据库及其检索》教学案例分析 (10-20 04:50)
- 注重预设,造就精彩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06-02 04:42)
- 《用变化线条画画》教学案例 (05-15 05:44)
- 任务驱动法教学案例 (10-02 03:20)
-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比案例 (04-19 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