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课例分析
-
摘自:《学习资源网》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第一节第四部分内容。通过限时玩“找茬”这款游戏激发学习积极性,进而制作找茬图像,回顾所学知识,为本课的图像的简单合成提供了保障。本节从社会需求(广告牌、婚纱照等)的角度出发,介绍图像的简单合成,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掌握图像合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进而突出合成图像的主题;通过分析名人合影图像、华南虎事件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责任感、肖像权、网络道德、人生观和价值观)。重点是图像合成的一般步骤及选区工具的灵活使用,难点是对图层概念的理解。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Photoshop简单工具使用的方法,同时积累了一定的上机经验,具备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操作这个层面上相差不大。高一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贪玩之心不减,对游戏和社会热点问题感兴趣,本节先从学生的爱好----游戏入手回顾上堂课所学知识,再加上学案的引导,学生会做出精美的作品来。还有现在的学生,爱面子、善于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点,让学生代表讲解示范,不仅可体验成功的快乐,也鼓舞着其他同学,事半功倍。社会热点问题是学生关注的焦点,而且有他们独到的见解,利用社会热点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环境
机房多媒体控制投影机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数字化图像合成的一般步骤。
2)灵活运用选区工具(磁性套索、蒙版)。
3)理解图层的概念,并对图层进行相应的操作。
能力目标:
1)体验数字化图像合成的一般过程。
2)能对图像加工的作品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3)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创意作品。
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对数字化图像合成的兴趣。
2)培养学生网络道德意识,树立网络价值观和责任感。
3)鼓励学生努力成为软件的开发者。
五、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创设情景,设疑生趣。
环节1
教师:“我知道大家比较喜欢玩游戏,请问有没有玩过‘找茬’游戏?”
“好,现在大家打开桌面上的‘福娃找茬’游戏。限时一分钟看谁找出的不同点多?”
学生:限时玩“找茬”游戏,体会游戏的乐趣
设计意图:
通过限时玩这款“找茬”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环节2
教师:“找出几处不同?”让找出不同多的同学示范。
学生:积极响应并回答。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借机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环节3
教师:“大家考虑一下,‘找茬’游戏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思考游戏的实质。所谓找茬就是找出两张图像的不同点。
设计意图:学生发现游戏的实质,并不是一件难事。这样可以顺利地引出:利用Photoshop能否制作找茬图像?
环节4
教师:现在自己动手制作这样的“找茬”图像。要求:①不同点不少于3处②注意隐蔽性。
学生:动手制作“找茬”图像。
(利用老师给的半成品图像----由两张完全一样的图像组成)。
设计意图:对上节课的内容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埋下了伏笔。(重在复习:磁性套索工具、羽化)。
环节5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并对关键工具加以强调。
学生:欣赏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其他同学找差距、求提高。
课堂导入:揭题。
环节1
教师:展示老师制作的成品。
学生:1、欣赏老师展示的图片,讨论画面上的景色。(在各地的留影、和名人的合影)
设计意图:通过对图像的仔细观察,再加上前面的“找茬”游戏,学生很容易推测出部分图像是利用Photoshop合成的。
环节2
教师:找学生说出对图片的感想,引导学生推测出照片的真实性。
学生:通过分析,找出真伪。道破天机“这是利用Photoshop合成的图像”
教学过程:
环节1
教师:布置任务----利用老师提供的图像,制作合成图像。
任务一:制作人物和刘翔的合影。(由A组同学完成)。
任务二:制作华南虎与森林场景合成图。(由B组同学完成)。
任务要求:完成后以“姓名.psd”为名保存,并发到ftp网站上。
学生:参照学案的提示,动手制作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学案上操作步骤详实,对学生自学提供了保障。
2.分组完成任务,提高课堂效率。
3.学生完成任务期间,老师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并适当地引导。
4.要求学生保存作品并上传,激励学生完成任务;再是强调Photoshop的扩展名。
环节2
教师:给有能力的同学设置更高的任务附加任务----在你的作品上,添加奥运五环图标或自己动手制作奥运五环图标。
设计意图:设置更深的任务,满足吃不饱的学生;引导他们利用电脑的帮助功能,或者上网查询。
环节3
教师:请A组同学代表,讲解制作过程。
学生:代表讲解
设计意图:重在“磁性套索”工具,突破难点。
环节4
教师:请B组同学代表,讲解制作过程,重在合成的后期处理。
学生:代表讲解。
设计意图:
这里不是简单的示范,更不是作品的简单展示。是实实在在的讲解,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有了学生代表的讲解,老师对该操作不必再次讲解。只要对关键环节,做一下提示即可。学生示范教学,不仅可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也鼓舞着其他学生。
环节5
教师:让一位同学示范选区移动(刻意制造不能移动的情形)
学生:操作
设计意图:从实践入手,引出图层。
环节6
教师:利用制作的图层模具,解释图层的概念,并讲解有关图层的操作。
学生:认真听讲,并观察老师的模具演示以及实践操作。
设计意图:通过模具,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图层,进而掌握图层的相关操作,突破难点。
环节7
教师:演示制作,老虎身体上的遮罩树叶,讲解蒙版的使用。强调知识点:抠图工具、羽化值、滤镜、图层
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讲解,突破难点;拓展工具使用,进一步理解图层概念。
环节8
教师:AB两组交换任务。
学生:完成任务,并修改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代表以及老师的讲解,使学生的操作技巧再提升,加深难点的掌握,巩固所学知识。
环节9
教师:展示创意作品。
学生:欣赏并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创意图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震撼”。激励学生今后努力学习,向网上的高手们学习。
环节10
教师:布置任务----参照创意作品,开动自己的想象力,制作一幅具有创意性的作品。
学生:制作创意作品。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
小结
教师:请同学归纳图像合成的步骤以及图像合成的概念。
学生:回答
教师:适时引导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提升拓展:
环节1
教师:华南虎事件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在学习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环节2
教师:假定华南虎图像为假的,那么当事人周正龙触犯了哪些法律?利用论坛发表观点,学生可以相互参考。
学生:上网,查询相关法律知识,并发到学习论坛上。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环节3
教师:我们制作刘翔的合影,在网上发布合适吗?制作的恶搞图像呢?
设计意图:
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技术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两面性。倡导网络文明和道德,从我做起共同找回“缺失的道德”。
给学生警示: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时,都要不时的拷问自己的心灵与道德: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
提出希望:
环节1
教师:展示各种广告牌、婚纱照、建筑设计图。
学生:欣赏并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图像合成应用实例,就在我们身边。“学以致用”。
环节2
教师:通过Photoshop操作的实践,提出傻瓜软件。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向软件开发方面努力。
教师:希望明天的你,不仅是傻瓜软件的使用者,而且是傻瓜软件的开发者。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学以致用,用之有道。”
教学反思:
经过实践,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利用“找茬”游戏导入课题,目的在于回顾所学知识。
2.学生分组完成近似平行任务,然后让优秀学生代表讲解操作过程,随后任务交换。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水平,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对其他同学有鼓舞作用。任务交换起到了知识巩固作用,扩充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任务完成的质量。
3.通过模具,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图层,进而掌握图层的相关操作
4.让学生归纳图像合成的步骤以及图像合成的定义,由实践上升到理论。
5.通过华南虎事件、和刘翔的合影,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并将自己的观点发到学习论坛上与同学共享。
6.通过展示广告牌、婚纱照、建筑设计图,让学生认识到图像合成就在我们身边,“学以致用”。通过对创意图像的欣赏,使学生意识到差距,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7.引导学生向开发软件方向发展,不仅是傻瓜软件的使用者,同时也是开发者。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进一步进行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1、在开放性的提问中,学生的思维进行不断的发散,通过论坛发表观点;上网查询相关法律知识,然后发到论坛上,大大影响了教学进度,很难把握。
2、在开放性的问题中,教师设问的方法、语言的准确程度有待加强。
- 更新:2011/5/18 5:09:22 编辑:枫叶快手[jxjyw]
- 头条推荐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人机交互如何改变人类生活 (07-12 05:40)
- 《多样化的网络数据库及其检索》教学案例分析 (10-20 04:50)
- 注重预设,造就精彩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06-02 04:42)
- 《用变化线条画画》教学案例 (05-15 05:44)
- 任务驱动法教学案例 (10-02 03:20)
-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比案例 (04-19 04:33)